当前位置: 首页
> 守绿水青山 > 国际湿地城市创建
“点亮护河承诺 扮靓大美湿地”主题志愿活动在余杭苕溪河畔举行

2023- 03- 06 10: 36 信息来源: 市河长办、森林湿地和自然保护地处、水保处 浏览次数:

今年3月5日是纪念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60周年,也是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今天上午,由美丽杭州建设领导小组河长制办公室、市林水局、余杭区政府共同主办的“点亮护河承诺 扮靓大美湿地”主题志愿活动在余杭区瓶窑镇举行。省水利厅、省林业局,中国水利博物馆、中国湿地博物馆,杭州市政府、市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市林水局、市文明办、团市委、市治水办,余杭区政府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各区县(市)河长办、湿地保护志愿者服务总队和分队有关负责人,市级民间河长代表、节水义务监督员、湿地保护志愿者共约160人参加志愿活动。


13.jpg



刘嫔珺副市长作动员讲话,提出杭州要积极创建国际湿地城市、打造民间河长金字招牌、建设全域幸福河湖,向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城市范例目标迈进。活动现场开展了访谈,邀请瓶窑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基层总河长徐春,绿色浙江环保组织负责人忻皓等5位代表分享社会力量如何推动河湖、湿地休养生息的经验。最后,省水利厅黄黎明副厅长、刘嫔珺副市长等领导分别为民间河长、节水义务监督员颁发聘任证书,向15支湿地保护志愿服务队授旗,共同启动上线“点亮护河承诺,扮靓大美湿地”。活动结束后,志愿服务队高举旗帜在苕溪河畔开展首次集体巡河。

13.png

12.jpg


苕溪之畔

现代版“富春山居图”徐徐展开

太湖流域纵横交错的“江南水网”,哺育了璀璨夺目的江浙文化。太湖最重要的上游水系东苕溪也曾水患重重,随着青山水库、西险大塘等大中型水利工程拔地而起,一道道坚固的防洪屏障屹立在苕溪之畔。


14.png


今天活动所在的西险大塘,成为了苕溪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水利建设不仅仅承载了防洪安全、排涝畅通的基础功能,还持续构建了高品质的美丽河湖网。良好的河湖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青山湖的环湖绿道、苕溪的亲水平台都是推进共同富裕幸福杭州建设的生动实践。2018年至2022年,杭州已累计建成省级美丽河湖86条(个),市级美丽河湖257条(个),水美乡镇44个,现代版“富春山居图”正在徐徐拉开帷幕。

民间河长制度诞生的第十年

既是光荣历史的里程碑,也是再创辉煌的新起点

杭州是民间河长的诞生地。2013年,浙江省建立省、市、县、乡、村五级河长制。为引导广大市民参与治水,杭州诞生了民间河长。2014年,杭州开始聘请民间河长。2019年,杭州市制定市、县、乡三级民间河长工作制度。民间河长既是杭州河湖长制的拓展延伸,又是开展河湖治理的有效举措。


15.png


如今的杭城,护河队伍不断壮大,涌现出一大批优秀民间河长,李勤爱、竹书鸿分别荣获全国第一届“巾帼河湖卫士”、全国第二届“十大最美河湖卫士”称号,胡福庆先进事迹在央视7分钟专题报道。

一个人带动一群人,一群人温暖一座城。现如今杭州“全民护水”入驻“浙里办”,全市全民护水“绿水币”注册人数已超65万,注册率居全省前列。已建立114个护水组织共计6000余人,开展巡河护河志愿服务活动7000多次。

创建国际湿地城市的攻坚年

打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宜居城市

处于东、中、北苕溪汇流的北湖湿地,有着净化水质、保护苕溪饮用水的作用,是263种鸟类栖息的家园,这只是杭州大美湿地的一隅。水是杭州的灵魂,江、河、湖、海、溪五水共导,成就了13.43万公顷的大美湿地,这占了全市区域总面积的8%。杭州正在举全市之力,全力推进国际湿地城市创建。


16.png


创建国际湿地城市,首先要保护和修复湿地,挽救消失中的湿地。近年来,杭州市大力实施西湖、西溪、湘湖、铜鉴湖、阳陂湖等湿地修复提升工程。全市湿地保护率从2020年底的51%提升至63%,已有省级以上重要湿地7处,建成湿地保护小区18处,实现新安江、富春江、钱塘江、苕溪和京杭大运河全域保护。

同时,杭州出台了湿地保护志愿者制度,引领志愿服务走进学校、走进社区、走进千家万户,引导生态文明理念厚植人心。有连续7年守护西湖鸳鸯的护卫志愿服务队,有365天如一日守护西湖水环境的民间河长竹书鸿。如今,守护湿地资源成为广大市民的一种自觉、一种时尚。

接下来,杭州将锚定世界一流标准,持续打造具有杭州标识度的湿地保护、利用的城市典范,以“湿地水城”展现“杭州之美”,以“诗画天堂”彰显“浙江之韵”。


17.png



作者: 市河长办、森林湿地和自然保护地处、水保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