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湖长制典型案例⑩ | 让河长制“活起来”,文旅底色亮起来

2024- 07- 15 10: 52 信息来源: 市河长办、余杭区河长办 浏览次数:

编者按:为进一步深化河湖长制,推进全域幸福河湖建设,市河长办在全市范围内征集河湖长制工作典型案例,总结推广各地工作经验,促进工作交流,现将入选案例陆续推出,供大家学习借鉴。澄清港是余杭区瓶窑镇澄清圩区内一条主要排涝河道,全长约6.9公里,河道宽度约为15米至150米。河道流经南山村、西安寺村,集防洪排涝、文化科普和景观娱乐功能于一体。余杭区积极落实河长制工作机制,以澄清港综合整治为重点,更新治河理念与治水技术,加快生态整治与产业融合,促成平台融资与市场运作,统筹推进澄清圩区系统治理。

深化河湖长制,织密河湖管护网络

余杭区健全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责任体系,以河长制为抓手,积极开展跨区域流域共治活动,定期围绕“河湖长、五水共治、流域共治”等主题召开会议。同时,通过水质检测、无人机巡查及视频监控等方式实现动态监管,依托数字化平台,梳理分析群众需求与问题短板,构建水域保护利用全链条,深化生态文明大数据综合应用,促进河湖“管理+养护”高效化、智能化、可视化。

吴跃春,是余杭区一位民间河长,每天早上7点,68岁的他准时骑上自己的电动车,跑遍小半个瓶窑巡查负责的河道情况。这件坚持了22年的小事见证了余杭河道环境翻天覆地的变化,助力余杭绘就“人水和谐”生态新图景。他所在的“护河队伍”也逐渐壮大,8人小分队以“巡、护、管、治”相结合的方式,合力抓好水污染防治、水岸同治,加强巡河执法监督,筑牢守护余杭“碧水清流”的防线。

6688ae432hbecae9e55208565ab8fa12.jpg

聚力综合治理,构建人水和谐关系

通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河道综合整治、河道保洁等措施,不断加强对河道的动态监管,实现澄清港水域不萎缩、功能不衰减、生态不退化,谱写余杭生态河、绿色河、美丽河。

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筑牢流域防洪屏障。实施澄清港河道综合整治工程,将防洪标准提高至20年一遇、局部10年一遇,满足防洪排涝要求。积极开展河岸造林、河坡植草、水面养萍及水面保洁等工作,修复水域面积达120余亩,水边生物多样性丰富,实现水岸生物链自然衔接。

e8f2c9356k2b47af080d42e3250397ce.jpg

整合文旅资源,布局共富文化产业

在有效提升水环境的基础上,以澄清港为框架打造美丽河湖风景区,结合沿线湿地、古街、遗址特色生态和文化资源,串联文化旅游长廊,孕育余杭文化河、宜居河、共富河。

IMG_4812(1).jpg

赋能特色文化产业,焕发老街魅力活力。瓶窑老街引进培育知名文旅企业和网红打卡点,每年定期举办“金鹄电影节”、“窑山纳凉节”、“大过中国年”等主题文化和节庆活动50余场,年接待游客超过100万人次,先后获评“省级高品质步行街”“浙江古镇文旅创新十佳实践案例”等荣誉。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科技农业、文化创意、智慧文旅等高价值业态,落地建成市级瓶窑镇种植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全产业链创建项目,示范打造由南山村、窑北村、西安寺村、石濑村四个行政村组成的乡创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