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河湖长制 | 多元复合驱动河湖长效治理②

2025- 07- 09 09: 19 信息来源: 市河长办、河农中心 浏览次数:

编者按:为进一步深化河湖长制,推进全域幸福河湖建设,市河长办在全市范围内征集河湖长制工作典型案例,现将入选案例陆续推出,展现杭州市在河湖管理保护中的创新实践与显著成效,促进交流互鉴。

近年来,各地不断发挥河湖长制的制度优势,通过机制创新、社会参与、科技赋能、宣传深化等多元复合的方法推动提升河湖治理成效。

滨江区北塘河

人水和谐 古今共生

滨江区北塘河是1977年人工开凿的河道,早期以围垦灌溉和内河航运为主。随着城市功能定位调整,北塘河核心作用逐渐转变。滨江区通过智慧监管、生态修复和文化赋能等举措,将北塘河打造成水清岸绿的生态文化长廊,沿线绿道也成功入选杭州市首批共富游线,焕发新时代活力。

智治护水 生态强基

引入智慧监管系统,强化水质监测和水面保洁管控,2024年省控风情大桥断面年平均水质达标。推进河道及河岸环境整治和景观工程建设,融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建成生态植草沟、生态缓冲带、生态湿地、生态驳岸等设施,有效恢复河道生态系统韧性,夯实城市生态基底。


△ 北塘河水质监控设备光谱仪


文化焕活 水岸共富

以北塘河为轴线打造“三卷九图”滨水景观带,打造江一公园、月季主题花园等休闲场所,集运动休闲、文化展示、生态体验功能于一体。利用桥梁桥下空间,结合唐诗之路、沙地文化打造“一桥一景”文化展示区,将历史记忆与现代城市发展有机融合,推动滨江区“水岸经济”发展,形成“人水和谐、古今共生”的河湖治理典范。


△北塘河沿线景观


余杭区西塘河

千年余响 南宋遗韵

西塘河是南宋年间开凿延续至今的千年古河,余杭区通过专项整治、水环境综合治理及文化融合,千年古河重焕新颜。同时,依托良渚文化大走廊和农旅资源,沿线玉湖公园开放首周接待游客40万人次,成为杭州新晋“顶流”。

强化治理 稳定水质

通过引种水生植物,开展增殖放流、沿线村社畜禽养殖整治、电鱼和网鱼专项整治行动等方式,强化西塘河水环境问题治理。完成农村堆场问题整改3处,拆除违建500平方米,清理地笼56个,实现沿线企业“污水零直排”达100%。2024年,上牵埠(长伟大桥)断面年平均水质稳定达标。


△ 西塘河(余杭段)区级河长巡河调研座谈会


文化赋能 农旅融合

结合良渚遗址、上纤埠老街等文化资源,依托“良渚金名片”,打造西塘河特色品牌。挖掘产业优势,通过“七味咸茶”非遗与特色茶旅、渔产业,激活农文旅经济。打造玉湖公园等网红景点,带动周边农文旅收益增长,形成“治水+富民”新模式。


△ 西塘河边玉湖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