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政务动态
浙水十年,杭城答卷 | 临平区:十年治水兴水惠民生

2022- 11- 22 14: 35 信息来源: 临平区农业农村局(林业水利局) 浏览次数:

人与水相依,城与水交融。临平区地处杭嘉湖平原水网地带,河湖水系发达,境内有运河水系和上塘河水系两大水系,河道总长约670公里,成为全区防洪排涝和水资源供给保障的重要通道。十年来,临平区已累计完成水利建设项目200余个,完成水利投资30余亿元,有效提升了全区防洪排涝和水资源保障能力,进一步筑牢水利安全防线。

持续擦亮河湖生态底色

以“河湖长制”为抓手,统筹治水与护水。全区共设有各级河湖长444人,实现区、镇(街)、村(社)河湖长全覆盖。围绕“安全流畅、生态健康、水清景美、亲水便民”目标,持续推进“美丽河湖”建设,河湖水生态水环境得到逐步改善,河湖治理成效逐步彰显。截至目前,已成功创建省级“美丽河湖”3条(北沙港、丁山湖、京杭古运河)、市级“美丽河湖”8条、区级“美丽河湖”16条以及市级乐水小镇1个、水美乡村5个。


01.png

▲丁山湖


全面提升防洪排涝能力

相继建成一大批河道综合整治、河湖水系连通以及泵闸改造提升工程,显著增强临平区防洪排涝能力。建设完成塘栖圩区防洪排涝工程,有效解决京杭运河塘栖段以南3.7平方公里塘栖老集镇低洼区受淹问题;持续推进运河二通道建设,打通临平区东部南、北水系大动脉,大幅提高区域防洪排涝能力,为保障全区防洪排涝安全提供有力水利支撑。


04.png

▲排涝闸站


成功实现防汛防台安全度汛

健全水利防汛制度体系,先后制定出台多项水利防汛制度,明确防汛应急处置预案。召开专题部署会议,分析高温干旱、汛期洪涝形势,部署水利调度。十年来,成功应对“利奇马”“烟花”“梅花”等多次超强台风。面对今年持续高温和台风“梅花”,实施水利工程调度300余次,调配水量2.4亿立方米,有效保障河网正常水位,保证人民群众防洪安全和用水需求。


07.png

▲防汛排涝


有效提升水利运管能力

将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纳入财政预算,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集中管养,保障全区水利工程正常运行。实行“1+8”管理模式,将临平城市防洪配水工程、塘栖圩区防洪排涝工程等46座重要水利工程运维纳入区级集中统一管理。小型水利工程由全区8个镇街进行物业化模式管理。目前全区规模以上水利工程运维管理物业化率已达100%。

创新推出校地合作模式

探索“产学研”结合新路径,推动学校、企业、政府等多方人才培养、技能提升的校地合作模式。与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机电学院签订区级重要水利工程校地合作框架协议,将菜籽河东闸站作为校地合作实训基地。同时,将该闸作为镇街水利员操作运行的实操基地,有效提升全区基层水利人员操作技能水平。


09.png

▲校企合作基地揭牌


持续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

持续深化开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加快农业灌溉工程更新升级,促进农村水利工程良好运行。近年来,通过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现农田灌溉节约用水1000余万立方米,年均新增节水能力约60万立方米,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0.609提升至0.622。2020年,获得年度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绩效评价省级优秀;2021年,获得年度“五个一百”省级优秀典型案例。

全面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通过“六大行动”“六项机制”,大力推进农业、工业、城镇等领域节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创建节水公共机构164家,六大高耗水行业100%完成节水型企业建设。先后荣获浙江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成绩突出集体、杭州市“十三五”期末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优秀、杭州市首家国家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等荣誉。08稳步推进水利数字化建设建成临平区水雨情监测平台,对全区实时降雨、河道水位等进行24小时水雨情监测。建成临平区水利数字化平台,以区内29座泵闸站为试点进行自动化升级改造和物联网基础感知体系建设,对泵闸站等水利工程运行状态、上下游水位、流量、预警等信息进行远程监控和数据分析,实现水利工程运行调度可视化、数字化和精细化管理。

推进水利高质量发展是全面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和保障民生福祉的基础保障。下一步,区农业农村局(林业水利局)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思路,加快水利综合规划编制,推进水安全、水资源、水生态保障能力提升,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水利支撑。

作者: 临平区农业农村局(林业水利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