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
她们是
父母的“小棉袄”
爱人的“贤内助”
儿女的“避风港”
但当疫情的号角吹响
她们“疫”往无前,巾帼不让须眉
亦是绽放在防疫一线的“铿锵玫瑰”
带伤主动请缨的张丽虹
张丽虹在维持秩序
“打开支付宝健康码,间隔一米,戴好口罩”浦沿街道。身穿红马甲的规划中心主任张丽虹在维持队伍秩序。稍微留意一下,就会发现张丽虹时不时用手轻抚腰部。原来张丽虹在疫情发生的前几天就摔了一跤,医生诊断为尾椎骨挫伤,建议她近期静养。但是当她得知,滨江需要紧急支援时,不顾自己的身体,带伤上阵主动顶上空缺。2022年的第一个寒冬,张丽虹带领她的抗击疫情“冲锋队”历时4个小时完成了驻点社区700余名居民的核酸检测工作。“作为一名党员,在关键时刻就要能够顶得上”,她略显疲惫的脸上绽放灿烂的笑容。
拉上丈夫防疫的裘靓
丈夫开车护送裘靓到防疫一线
微信的叮咚声一响,当看到工作群中局机关党委“下沉社区”的通知后,森保中心的裘靓立即响应,“我报名”三字瞬间便从手机弹出。裘靓的丈夫十分支持妻子,担心妻子凌晨四点半就要匆忙奔赴“疫”线,他便自告奋勇地担任驾驶员,沿途还带上出行不便的同事,一路保驾护航,令同事们“吃饱狗粮”。凌晨五点半开始,裘靓一直坚守在滨文苑东区核酸检测点,帮助医护人员维持好了检测秩序,为学文社区居民提供了高效的引导服务。
舍小家冲在一线的江岚
江岚正在登记信息
“我先走了,你别起来送我,孩子刚做完小手术,好不容易才睡下的!”凌晨5点,天刚蒙蒙亮,规划中心的江岚便已蹑手蹑脚起床。她带着家属连夜烧制的爱心茶叶蛋,准备出发去滨江支援抗疫。车辆在夜色中不断向前,回望身后,道路两侧的灯光越来越微弱,但江岚心中信念的光却越来越坚定。江岚负责候检人员的登记,因室外气温低,写字的手渐渐不听使唤,她双手一搓继续工作,在寒风中一待就是6个来小时。
主动留下来防疫的陈秀珠
陈秀珠正在喊居民下楼做核酸检测
水文中心有这样一位大姐,快50岁的年纪,脸上总挂着笑容,大家都亲切地称呼她“陈老师”。今年的春节滨江疫情告急,她毅然退了回温州老家的车票,留下来支援滨江。在寒风中,她坚守岗位:维持检测秩序、发放检测单、上门催查……只见她的身影在楼道间、小广场上来回穿梭,一刻都没有停歇。服务间隙,她会拿出小水壶暖和手,嘴里还不忘念叨着:赶紧好起来,大家都可以安心过年!
哪里需要哪里就有她的吴玉红
吴玉红(左一)正在进行流调
到达滨文小区后,林科院的吴玉红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和从容不迫的决心与封控区负责同志统筹安排各项筛查任务。哪里需要她,哪里就有她的身影。她第一时间上岗。为工作人员准备防护用品,积极参加统调摸排,维护核酸检测秩序,为特殊人员分楼栋上门服务。她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在每一次开展工作时,一站就是8个小时,甚至更久。
抛小家顾大家的林荷节
林荷节正在登记信息
无论早班晚班,水库中心的林荷节是都第一个出现在小区门口巡逻值守的。她维持核酸队伍秩序,耐心劝导进出人员居家不出。很少有人知道,她才是最想居家的人,因为家中还有2位小病初愈的孩子等待着她。但林荷节考虑到疫情严重,支援的人手不足,她克服自身困难,抛小家顾大家。夜以继日奋战在第一线,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来了群众的“安全指数”
在滨江疫情防控一线
还有许许多多的“花木兰”们
向他们致敬!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