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
一座寺庙的历史
常常镌刻在寺庙里的古树年轮上
古树是寺院对古物圣明的寄托
象征着吉祥和瑞安
古树仿佛一位年迈的老人
默默地守护着古老的寺与堂
共风雨,共情谊
最具禅意苍翠古树:超山青莲寺古香樟、古黄杨,超山大明堂前古香樟,南山林场显宁寺前古香樟
一、超山青莲寺古黄杨、古香樟
青莲寺院内的一株古黄杨树,树龄已达300余年,穿过古刹的黄墙红窗,伴随着殿堂庙宇的清香缭绕,楼前那一株古黄杨,更是增添了岁月几分沧桑的厚重感。
黄杨,有“一年长一寸”之说,在民间又被称为“千年矮”。它是古树名木里常见的树种,从唐代到明清,一直备受人们宠爱,不仅是私家庭院的景树,更是盆景的流行树种。不少庭院、私家园林都喜爱种植黄杨。有诗云:“飓尺黄杨树,婆要枝千重,叶深圃翡翠,据古踞虬龙。”黄杨风姿如此绰约,又耐修剪,所以有风水吉祥之寓意,常作为庭园景树,与山石相配尤觉雅致。
青莲寺黄杨古树下,黄墙红窗、琉璃飞檐,叠映成趣。而今的青莲寺也是周边居民新年撞钟祈福的好去处。
百年黄杨,默默伴随古刹潮起潮落。年轮渐增,默数一个世纪的风云变幻。
位于超山青莲寺前的古香樟树,树龄125年,高15米,胸围285厘米,平均冠幅16米。这株香樟树形雄伟壮观,四季常绿,树冠开展,枝叶繁茂,浓荫覆地,枝叶秀丽而有香气,令青莲寺更为庄严、雄伟和古朴。
香樟是作为行道树、庭荫树、风景林、防风林和隔音林带的优良树种,它随着大自然变化记载者每一个阴晴冷暖,一年一年,储备的营养使它更加的茁壮,树枝会粗一点儿,树茎也会换上新的衣装,特别是在清晨,就算隔着一段距离也会被它的香气吸引,香气沁人心脾,更特别的是,它于缕缕青烟、阵阵钟声中见证着庙宇历经流年的繁华与落寞。
▲超山青莲寺
二、超山大明堂前古香樟
超山大明堂前有一对古香樟,树龄均为100年,左树高16米,胸围205厘米,平均冠幅12米;右树高14米,胸围205厘米,平均冠幅14米。大明堂,旧名报慈寺,位于超山北麓,相传南宋高宗绍兴初(1131年),胡氏施舍山园,僧无授道募缘而建。被旨奉高宗生母皇太后韦氏本命香火,朝廷赐额“报慈圆满院”。1934年3月,匪徒因抢劫寺内钱物,竞纵火将大明堂烧毁,正法禅师率寺内僧人奋勇抗击后,也与寺俱焚,寺中书画珍品悉遭浩劫。其后,寺庙屡废屡建,数百年来绵延不绝。如今,整个超山景区以大明堂为中心,有仿造千里京杭大运河硕果仅存的广济桥的大门楼、仿塘栖古街原貌的长廊等,令游客赞叹不已。
大明堂前,这棵两株古树静静伫立,微风拂过,满树绿叶沙沙作响,百年间的光阴仿佛就在这树叶间喧哗流动。经冬不凋的古樟树树姿优美,如精灵一样长生不衰,隐士一样默默无言,洒下荫翳和清凉,它是超山兴衰的见证,超越世俗和时空,留给后人以无限的遐想。
三、南山林场显宁寺前古香樟
位于南山林场显宁寺前的古香樟,树龄280年,树高12米,胸围430厘米,平均冠幅13米。香樟树多喜光,稍耐荫;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性不强,适于生长在砂壤土,较耐水湿;主根发达,深根性,能抗风。
显宁寺历史悠久,民间有个说法叫“南有灵隐寺,北有显宁寺”,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属杭州市第一批历史保护建筑。显宁寺开创于五代(907年—960年间),据史料记载,曾为宋少宰刘正夫公德院。北宋宣和五年(1123年),赐“显宁永保禅寺”额。南宋时期宋高宗曾以“显宁寺为宫”,且在此留有遗踪。元代寺院遭毁,明崇祯年间詹予大师主持重建寺院。至今保存着的山门、甬道、大殿等遗址,较好反映了当年寺庙的建筑规模和布局。
山上有古寺,寺中有古树。
树里有故事,故事续新篇。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