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
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把“坚持人民至上”概括为党百年奋斗的十条历史经验之一,对于中国共产党人而言,“人民”二字重于泰山。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的庄严承诺,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性质和宗旨,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指明了前进方向。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
作为一名水文人、水利人,践行人民至上理念最好的方式,就是把脉好江河,守护一方安澜。而这其中,有这么一件不起眼的测量设备,它身上蕴含了“中流砥柱的坚守、不惧风雨的担当和功不必我的奉献”,这种精神被我们称为“铅鱼精神”。
中流砥柱的坚守,这是水利人的承诺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在钱塘江一侧,有一座仓前水文站,它每天俯瞰着钱塘江的潮起潮落。在这里,记录着两代水文人的工作和生活。1967年,年仅十八岁的郑顺兴,选择了驻守钱塘江畔的仓前水文站。每天重复着记录、观测、演算、拍报等工作。听上去,既简单又轻松,但事实上,下大雨时,他每隔十分钟都要去人工观测一下水尺,低水位时,又得踩着泥泞的江道去人工测量。都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好几次,因为淤泥太湿滑,郑顺兴差点划入钱塘江中。而后来,随着钱塘江潮壮观的场景越来越受到游客的青睐,为了更好地提供服务,他从零开始摸索,研究出了一套预报潮汐的土方法,无法言说,却精准无比。
后来,他退休了,他把这份坚持40年的事业和精准预报潮汐的梦想一并交到了儿子手中。年轻的郑海洋不负期望。一边旁敲侧击,将那些父亲口中虚无缥缈的“感觉”具象成可计算的预报要素,另一边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完善各种复杂工况下潮汐预报的算法,原本学历并不高的他,逐渐成为了业内潮汐预报领域的专家,八月十八大潮汛时,以郑海洋为代表的杭州潮汐预报团队曾创下预报时间0误差的骄人成绩。这份用两代人坚守换来的成绩,来之不易,格外珍贵。
不惧风雨的担当,这是水利人的决心
20世纪30年代,毕业于浙江大学土木系,曾到美国学习水利工程的专家徐洽,发现了这条“三百六十滩,新安在天上”的奇江。在他的眼中,再没有比新安江更适合修建水电站的地形。于是,让我们把时间拨回到1957年,在那个百废待兴的年代,国家决定建造新安江水电站,来自五湖四海的志愿者们一呼百应,齐聚建德,他们发出要高山低头,让河水让步的壮志誓言,没有精密仪器,就用土法上马,绝不向困难低头。靠着这蚂蚁啃骨头的韧劲,十多万名职工连续奋战1000多个日日夜夜,开挖了700多万米土石方,浇灌了170万立方米的混凝土,他们以不惧风雨的激情与豪迈,建成了新中国第一座自行设计、自制设备、自行施工的大型水库——新安江水电站,点亮了整个华东电网,成就了天下第一秀水。
这奇迹的背后是水利人一以贯之“事在人为”的信念和“忠于人民”的信仰。他们以实际行动宣告,住得了草舍、嚼得了菜根的中国人,在人民利益面前,是不会向任何困难低头的!
功不必我的奉献,这是水利人对人民最深情的告白
大家看到画面中的这位老人叫邵锡均,拍照的时候已经70多岁了,但当我把时间翻回50年前,当时还是小伙子的邵锡均遇到了人生最大的一次考验。1972年8月,七号台风袭击了杭州寿昌江流域,“8.3”大洪水汹涌而来,作为建德源口水文站的驻站人员,邵锡均已经2天2夜没有合眼,但雨还在下,水位还在涨,更糟糕的是,水文站很快就要被洪水包围了。是走还是留?走,意味着这一场大洪水的洪峰数据将永远不可回溯,留,则意味着把生命葬送给这头“洪水猛兽”。作为水文人,年轻的邵锡均责无旁贷地选择了留下,直到洪水漫进站房,他才小心翼翼地用牛皮纸包好数据揣进口袋,然后涉险拉着缆道绳渡河。但没想到,对岸突然塌方,缆绳失去了着力点,邵锡均就这样掉入洪水之中,足足被冲了8里地,才侥幸让人救起。后来有机会我曾经问他,为什么用牛皮纸包着数据。他片刻恍惚后才答道:当时我觉得自己可能活不下来了,心想着用牛皮纸包着数据,既防水,又牢靠,这样,只要我的尸体在,数据就在。
人有情而天无情,在那个年代,这样的事并不是个例,但不是每一个水文人、水利人都能像邵锡均一样幸运。这张图上就是我们临安水文烈士冯介诚的墓碑,在一次洪水测量中,他不幸牺牲,年仅23岁。这么多年过去了,他静静地躺在那里,英挺的水利之魂也立在那里。
人不在却数据在,身殉江而魂犹存。他们没有想过自己的工作能取得什么样骄人的成绩,他们只是把自己献给既平凡又不平凡的事业。所谓功成不必在我,成功路上必有我。
其实铅鱼精神只是反映了水利人一个小小的侧面。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里,还流淌着更多耳熟能详的名字。红旗渠精神、抗洪精神、井冈山精神、伟大的建党精神,这一个又一个的精神,彰显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为人民奋斗的理念。
2019年3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外国友人时说:“这么大一个国家,责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艰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
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段发自肺腑的话,彰显了一个大国领袖的责任担当和为民情怀,也是每一个共产党人应有的人生观、价值观,是需要我们永远追求的崇高境界。它必将感召着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在各自的战线上践行人民至上理念,传承好属于每一个行业自己的“铅鱼精神”。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