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
今年出梅以来,杭州市出现了连续的高温少雨天气,全市降雨量148.8毫米,较常年(373.5)偏少60.2%,中型水库蓄水率53.3%、小型水库蓄水率44.3%,全市高温干旱影响农作物面积20.61万亩。
面对严峻的旱情形势,我市提前完成更新改造的农业灌溉工程于7月全部就位,为5.84万亩农田送上2631.3万吨“解渴水”,全面助力农业抗旱。
抢抓工期,旱期送上“及时雨”
2022年,杭州市172项提升改造农业灌溉泵站机埠、堰坝水闸任务列入省政府民生实事。根据王浩省长民生实事“能多则多、能早则早、能快则快”精神,杭州紧扣6月这个水稻灌溉关键节点,加速推进完成省民生实事。
早谋划先部署,倒排工期,实行“日进度、月计划、月通报”高频跟踪监督促进展;优服务强保障,先后派出40人次赴区、县(市)检查指导,及时帮助解决困难;抓对标强激励,全省率先开展市级观摩与复验,积极争取落实600万市级补助资金,有效激励区县做好民生实事工作,全年任务提前至6月底完成;积极调研,根据群众用水需求增加38个改造项目,截至7月底,杭州完成210处农灌机埠提升改造。
【改造案例:临平区盛家河灌片】
临平区盛家河灌片,原来是低产养殖区,养殖废水处理设施缺乏,水环境污染比较严重,水泵等设施老化,灌溉能力不足,该片区纳入非粮化整治片区后,对灌溉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灌溉泵站完成改造后,泵站设施及周边整体环境面貌焕然一新,安装了外夹式流量计,配备专人管护,设备运行良好。在当前持续干旱的情况下,该灌片水稻田生产用水得到有力保障,今年水稻长势喜人,预计增产32.5吨。
▲改造前
▲改造后
多措并举,安装节水“流量计”
实现精准灌溉,发挥计量设施节水作用。2022年民生实事项目建设计量设施213套,其中安装自动流量计80个,安装以电折水电表89个,水尺44个;压实管护责任,各村成立农业灌溉用水小组,加强节水管理和工程维养。按照“计划供水,合理调配”的原则,形成“组长负责-副组长统筹-各放水员分片包干”的放水格局,实现用水有序、工程状态保持良好的局面;落实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加强放水员培训,提高节水意识,实现“要我节水”到“我要节水”的观念转变。
河道与农水中心农村水利科科长楼淑君介绍,取水计量是水资源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的基本内容,是实行计划取水、节约用水,实现水资源科学合理配置的重要基础工作。今年省民生实事项目安装了80个自动流量计,实现精准计量,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提供基础支撑,对实现农业节水有重要意义。
【改造案例:萧山区赵家墩村委机埠】
萧山区赵家墩村委机埠灌溉面积250亩,主要作物是水稻。经更新改造后,强化灌溉保障功能,安装了自动流量计,实现远传计量,在用水小组科学管理下,7月初到目前为止,共放水11.04吨,较同期减少0.24万吨。同时水稻增产14.2吨,预计为该村村民增加粮食收入2.65万元。
数字赋能,远程启闭“智慧灌”
位于建德市钦堂村的黄泥塘泵站,承担下游700亩猕猴桃基地、300亩水稻田的灌溉任务,由于泵站损坏严重,已被废弃。往年灌溉要用管子从上游水库接水到堰坝,经临时水泵分两段加压提水实现浇灌,浪费不少人力物力。经更新改造后的黄泥塘泵站活力满满,操作便捷高效,放水更易控制,对于提升灌溉效率和灌溉保证率有较好的作用。
【改造案例:黄泥塘泵站】
5月底,黄泥塘泵站改造完成,据放水员反映,现在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实现水泵开关,并且手机上可以查看水泵状态,如果发现电机过热等情况,可以迅速关闭水泵,方便高效。该泵站更新改造投入使用后,直接有效补充了1000亩农作物的灌溉需求,在建德旱情较为严峻的情况下,实现了该灌片水稻、猕猴桃不减产的目标。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