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政务动态
2022年杭州市鸟类新增11个新记录

2023- 01- 09 17: 03 信息来源: 森保中心 浏览次数:

2022年,随着物种的野外观测、调查和保护救护等不断推进,以及广大观鸟爱好者的追寻和记录,杭州市新增野生鸟类记录11种,分别是斑背大尾莺、硫黄鹀、白喉斑秧鸡、乌鹃、淡尾鹟莺、白腹凤鹛、白斑军舰鸟、冠纹柳莺、白腹毛脚燕、西方秧鸡、赤红山椒鸟。其中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1种。

2022年杭州市鸟类新纪录由杭州市林业水利局、杭州市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浙江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野鸟分会、杭州市鸟类与生态研究会共同发布。下面就一起来认识一下杭州鸟类家族的新成员吧!

1. 斑背大尾莺(Helopsaltes pryeri)

1 斑背大尾莺-杭州五丰岛-220319-钱程摄.jpg


3月19日,钱程、陈心和邵羽在杭州市西湖区五丰岛观鸟时,在江边芦苇地意外听到了斑背大尾莺的鸣声,经过一番寻找,最终确认了斑背大尾莺的身份,并拍到了清晰的照片。斑背大尾莺活动于沿海地带的芦苇荡和高草地,高度依赖芦苇环境。在浙江省仅分布于宁波(慈溪、余姚)、绍兴(上虞)和台州(椒江),记录都集中在春季,一般认为是夏候鸟。2011年5月5日,方扬曾在余杭南湖目击过一只疑似的斑背大尾莺;本次通过确切的影像记录,确认其在杭州市的分布。经过一天的蹲守,确认发现地仅有一只斑背大尾莺,且第二天就无声音迹象,推测应该是一只在迁徙途中的个体。

2. 硫黄鹀(Emberiza sulphurata)

2 硫黄鹀-余杭南湖-220425-宋建跃摄.jpg


4月25日,宋建跃在杭州市余杭区南湖观鸟时,在稻田公园的油菜田里拍摄到一只黄绿色的小型鹀类,其头部为黄绿色、喉部为鹅黄色,具显著的白色眼圈,经鉴定为硫黄鹀。硫黄鹀是浙江省有稳定分布的鹀科鸟类中最难见到的一种。每年仅春、秋季迁徙期(高峰期在4月下旬至5月初)在沿海地区有少量记录,春季多于秋季,属于少见旅鸟。随着浙江观鸟人群的不断发展壮大,硫黄鹀的分布点逐渐拓展、记录数逐渐增多,曾经认为比较严格沿着海岛、岛链迁徙的它,在较为内陆的丽水(莲都、松阳、云和)也连续几年都有记录到,本次在杭州近郊的发现也很难得。

3. 白喉斑秧鸡(Rallina eurizonoides)


3 白喉斑秧鸡-杭州淳安-220516-原乡红外.jpg


6月初,原乡生态保护与研究中心的调查员们在查看刚从千岛湖鲁能界首项目地回收的红外相机数据时,发现红外相机5月16日拍摄到了2只秧鸡,在画面中边走边低头觅食。由于秧鸡隐蔽胆怯的习性,想在野外遇见一只秧鸡可以说是非常困难。仔细观察发现这只秧鸡的喉部白色、背部褐色、前胸红色,下胸和腹部有黑白相间的条纹,是浙江省很少见的白喉斑秧鸡。省内之前仅记录过4次,千岛湖这一次红外记录是浙江省的第5笔记录,也是杭州市的首次记录!白喉斑秧鸡通常在海拔700m以下的长势良好的森林下部浓密的灌丛、林缘、林中溪流,以及红树林、水稻田、山脚高草丛 等环境中活动。性格非常羞怯,白天在草丛中躲藏休息,多在晨昏和阴雨天活动,经常在夜晚鸣叫。

4. 乌鹃(Surniculus lugubris)


4 乌鹃-杭州植物园-220602-沈政摄.jpg


6月2日清晨,沈政和杨卫光在杭州市西湖区杭州植物园桃源岭的山脚下分别拍摄、录制到了同一只在树顶鸣唱的乌鹃,该鸟短暂现身几次后即消失不见。乌鹃是华南地区的常见夏候鸟,但在东部地区很少见,仅江苏省有少量繁殖记录。浙江省此前仅于1975年5月17日有一个采于温州市华盖山公园的标本。2012年4月29日,资深观鸟者朱英在杭州植物园曾听到过标准的乌鹃鸣声,但未留下影像资料,因此今年的这笔记录是杭州市首笔乌鹃影像记录。

5. 淡尾鹟莺(Phylloscopus soror)


5 淡尾鹟莺-李息羽摄.jpg



7月3日上午,刘海在杭州市临安区西天目山高桥坞一带(海拔约900米)寻找短尾鸦雀的时候,偶遇一只体羽黄色的鹟莺边飞边叫,动作隐秘而迅速,在灌木丛中时隐时现,起初以为是本区域常见的栗头鹟莺,但是仔细分辨发现叫声和栗头鹟莺差别很大,于是开始仔细观察,并对它进行多段录音,后经录音的音谱图比对,确认其为淡尾鹟莺。8月7日,李息羽等在西天目山的相同区域观察到了一只淡尾鹟莺,并拍摄到了照片、录制了多段鸣唱的录音,进一步确认了该鸟的分布。

淡尾鹟莺繁殖于我国西部、华北、华中及东南部海拔600~1500米的山地常绿阔叶林和次生林,迁徙时会经过于华东和华南沿海。浙江省此前仅有一笔旅鸟记录于舟山嵊泗小洋山岛;2019年6月23日,外国观鸟者Steven Bonta在西天目山有一笔淡尾鹟莺的目击记录,但未留下照片;本次记录确认了淡尾鹟莺在西天目山的分布,推测为罕见夏候鸟。

6. 白腹凤鹛(Erpornis zantholeuca)


6 白腹凤鹛-杭州大清谷-220813-李息羽摄.jpg


8月3日上午,叶瀚阳和王文娟在杭州市西湖区大清谷的低山阔叶林观鸟时,在鸟浪中听到疑似白腹凤鹛的报警声,起初排除了白腹凤鹛(因本地无分布),但数分钟后通过望远镜在树的中上层真的观察到了一只白腹凤鹛,与暗绿绣眼鸟和淡眉雀鹛混群活动,并录制了可识别的鸣叫录音,根据音谱图确认为白腹凤鹛无误。8月13日上午,李统兵和李息羽在大清谷观鸟,爬山过程中遇到一波鸟浪,以暗绿绣眼鸟、远东山雀为主,用望远镜观察时发现暗绿绣眼鸟群中混有一只形似栗颈凤鹛、具有灰色羽冠,但身体是绿色的小鸟,该鸟灵动活泼,在树杈中跳跃觅食,由于林中光线太暗,举起相机只抓拍到一张背面照,经确认正是之前出现过的白腹凤鹛,这是该鸟在杭州市的首笔影像记录,确认了其在杭州市的分布。

7. 白斑军舰鸟(Fregata ariel)

7 白斑军舰鸟-杭州四工段-220828-李息羽摄.jpg


8月28日午后,李统兵、李息羽和毛潇锐在杭州市钱塘区钱塘江四工段江堤上观鸟,突然在江心上空发现了一只体形硕大的黑鸟缓慢扑扇翅膀向南岸飞来,经望远镜观察辨认这是一只白斑军舰鸟的亚成鸟,并拍摄了照片确定。这只军舰鸟在低空掠过四工段上空后,继续向东方飞去。白斑军舰鸟在浙江省非常少见,每年夏季在东部沿海和海岛有零星记录,此次在没有台风等外力的情况下在靠近内陆的钱塘江口记录到,实属惊喜。

8. 冠纹柳莺(Phylloscopus reguloides)


8 冠纹柳莺-杭州植物园-221013-沈政摄.jpg


10月13日,沈政在杭州市西湖区杭州植物园观鸟时在红头长尾山雀鸟群里观察到了一只类似冕柳莺大小的柳莺,不停地在枝头跳动。拍照后发现,其眉纹较长而近白色,翼上具两道较粗的淡黄色翼斑,上喙褐色、下喙黄色,有显著的顶冠纹,喉、胸至腹部为干净的灰白色,符合冠纹柳莺的特征。我们推测出现在浙江的冠纹柳莺是在华北山地繁殖的种群,近年的观察显示其在迁徙季存在一定的沿海过境数量,但可能以往缺乏关注。

9. 白腹毛脚燕(Delichon lagopodum)


9 白腹毛脚燕-张校杰摄.jpg


10月6日上午,小雨不断。张校杰、赵俊贤、朵荣、施逸飞等在杭州市临安区青山湖北岸沿游步道观鸟。当日鸟况甚佳,除了众多雁鸭类外,湖面上还有数百只燕子集群低飞,家燕占大多数,并混有部分金腰燕和崖沙燕。在拍摄过程中,记录到数只疑似烟腹毛脚燕的燕子。经辨认照片发现这些毛脚燕的尾上覆羽均为黑白夹杂的羽毛,符合白腹毛脚燕幼鸟的特征(烟腹毛脚燕的尾上覆羽为全黑色),估计当时数量为十只左右,是杭州市首次发现该鸟。本次观察、辨识也加深了大家对这种鸟形态特征的理解。通过检查照片,上海观鸟者黄柏炎发现自己2021年10月17日在杭州市拱墅区半山国家森林公园拍摄的“烟腹毛脚燕”实际是白腹毛脚燕,当时观察到了4只,是杭州市最早的一笔影像记录。相信未来这种过境数量被长期低估的燕子能有更多的发现。

10. 西方秧鸡(Rallus aquaticus)


10 西方秧鸡-余杭北湖-吴金海摄.jpg


11月7日上午10点,吴金海在杭州市余杭区北湖草荡拍摄鸟类结束往回走,在经过北湖围堤时,看见左边水塘草丛里游出一只水鸟,因为跟黑水鸡颜色明显不一样,所以举起相机拍了几张,之后它隐匿入草丛,相机图片放大才发现是秧鸡,却与普通秧鸡不一样,个体明显颜色更鲜艳,头面部及胸腹部有大面积的青灰色,后经鉴定,确认这是一只西方秧鸡,是杭州市首次发现。接下来的一个星期,该鸟仍在同一区域活动,得到了更加充分的观察。西方秧鸡在华东地区为少见的冬候鸟,浙江省此前仅在温州、台州和宁波有过3次发现。

11. 赤红山椒鸟(Pericrocotus speciosus)


11 赤红山椒鸟-杭州大清谷-221112-陈铭摄.jpg


11月12日早晨,晴,天气相当热,陈铭、雷娜和戴凌相约前往杭州市西湖区大清谷观鸟。进入谷中,鸟况甚佳,先后记录了远处鸣叫的领鸺鹠、谷边散步边觅食的白鹇,以及在登山道两侧来回飞的一群躁动不安的黑领噪鹛。行至一视野开阔处,三人停下试着等等鸟浪,抬头却看到谷边远处的树尖上有几个红红黄黄的鸟儿。凭经验,大家认为这是杭州山林里常见的灰喉山椒鸟,觉得雄鸟头部较黑是大太阳下明暗对比过大所致,却忽略了翼斑特征。等回家后,戴凌查看照片时突然发现雄鸟头部较黑并不是视觉原因,而翼斑分散且形状也和灰喉山椒鸟的不同,经过对比才确定拍到的是赤红山椒鸟。经核实,这一群6只(2雄4雌)均为赤红山椒鸟,是杭州市首次发现。赤红山椒鸟在省内主要分布于浙南的丽水和温州,为山林环境的不常见留鸟。近年冬季却在沿海地区发现了不少的赤红山椒鸟活动,结合其冬季在江苏、上海等地的发现,说明其在冬季会往低海拔(甚至往北)扩散。11月18日、11月20日,该鸟又在江洋畈生态公园和杭州植物园被记录到。

杭州为什么会有这些鸟类新记录?

分析近年来涌现的鸟类新记录,我们发现,这些新记录主要来源于:

1、观鸟拍鸟活动的深入。随着观鸟、拍鸟爱好者群体数量增加,各类观鸟拍鸟活动更加普及和频繁,且这一人群的鸟类辨识能力不断提高,贡献了大量鸟类新记录(2021年的7个杭州市鸟类新记录中有6个是由观鸟爱好者在野外观鸟时发现的,而2022年的11个新记录里更是有10个是来自观鸟爱好者的发现);

2、省内各地鸟类调查、研究、监测活动的广泛开展,也贡献了很多新记录。2022年和2021年各有1个杭州市鸟类新记录是来自鸟类调研相关项目;

3、随着爱鸟护鸟意识的提升,救助鸟类的案例增多,也贡献了一些少见的鸟种记录。例如2021年11月在富阳万市镇救助的白鹤、2022年10月在杭州萧山机场救助的斑胁田鸡等;

4、极端气候、天气对鸟类活动的影响。每年夏季台风登陆浙江期间,总能带来很多原先分布离浙江很远的海鸟,例如2019年8月出现在杭州西湖的黄蹼洋海燕、白额鹱、短尾鹱和乌燕鸥、2020年8月在淳安千岛湖出现的褐燕鹱等;

5、鸟类自身分布的动态变化。可能由于气候变化,近年很多分布于华南地区的鸟类被发现逐渐向北方扩散,比如2022年发现的乌鹃、白腹凤鹛、赤红山椒鸟等。

作者: 钱程、沈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