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
编者按:从防汛工程到市民休闲娱乐的“打卡点”,从大门紧闭到开放共享。杭州按照“安全、高效、开放、融合”的原则,积极探索水利工程开放共享,做好“治水安民、亲水惠民、兴水富民”的“水利+”文章,挖掘水利工程“生态+民生+共富”综合效益,打造出一批可游憩绿道、可游泳水域、可露营滩地、可观景平台、可嬉水堰坝、可垂钓点位等的水域空间。
今年,13座满足开放共享基本条件的水利工程纳入省级试点工程,20座纳入市级试点工程,一起来看看吧!
青山水库位于苕溪主干南苕溪中下游,自1993年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兼顾防洪与惠民,不仅是杭州重要的防洪重器,还是“浙江省最美赏花胜地”“杭州市最美森林公园”。库区北面的千亩“水上森林”,像一块翡翠镶嵌在碧水之中,松竹林茂、云雾缥缈、环境清幽。全长42.2千米的环湖绿道,充分融合了水上森林、南岸山岳风景、钱王文化等自然与人文景观,沿途布设驿站、茶咖、观景台和脚踏车租赁点,满足人们骑行、茶歇等多样化游玩需求。还有诸如青山湖森林音乐节、趣湖边露营、青松市集、森林之境皮划艇、光影剧场、书画展等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吸引来自全国各地游客观光游玩,构建出“树在水中长,船在林间行,鸟在枝上鸣,人在画中行”的美丽画卷。
三堡排涝工程位于钱江新城核心区东侧,京杭大运河与钱塘江交汇区,是一座以防洪、治涝为主,结合改善水环境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枢纽。
泵站利用内部公共空间,结合大型机组等实体设备,布设了集“智慧管控”、“生态文明”、“水利科普”、“文化传承”、“健身休闲”五位一体的水利科普场馆,以“江、河、湖、海、溪、泉、井”为主轴,呈现了杭州“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亲水型“宜居城市”现代水利建设成果。泵站外围是近4万平方米的水利文化公园,有樱花大道、银杏林、荷花池、音乐喷泉等优美的生态水景观。布置的水系图艺术石雕、数十种古代水利器具模型、治水乐水的水利名人事迹,带领人们领略杭州水利全貌,见证水利发展史。
滨江区海塘西兴段位于钱塘江南岸,工程通过巧妙设置隐形挡浪墙与二级消浪平台,确保滨江一线景观视线通透。为强化城市腹地空间与滨水公共空间的联系,在场地上布置多条“城市切片”,疏通绿植与路径的联通,从浪潮的形态中汲取灵感,树池、休憩亭、展墙、运动器械等景观小品统一而富有特色,结合两侧的树种设计,形成独特的垂江通道。
同时海塘也注重文化传承,将渔民画、渔民歌等地域文化融入其中,巍峨矗立的巨型治水人物雕塑“钱王射潮”、“钱江龙”默默讲述着古代人民治水防灾的智慧与勇气。以共享为契机,提升改造后的滨江海塘西兴段将城市与水工程紧密相连,让公众可以全方位无时限的亲近水资源,感受水文化。
龙鳞坝位于富阳区湖源乡新一村,近年来随着龙鳞坝的持续火爆,富阳区抢抓发展契机,立足山水特色,锚定发展绿色经济。在保护村庄风物风貌的基础上,通过金刚渡、龙鳞眼、石头花开、老街、游步道、激光秀、梅州驿站等项目的提升建设,打响龙鳞坝品牌。纸花灯、留白书屋、工艺坊、元书纸文创等新业态不断涌现,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长廊。
当地有效整合自然生态资源,推出“山水游、运动游、研学游”等多条旅游路线,不断扩大“源乡”经济辐射半径,有效带动了上臧小九寨、新绿石头村、窈口农家乐等乡村旅游经济,既扩大了湖源知名度和美誉度,也拓宽了当地村民的增收渠道,探索出一条“龙鳞+”共享共富新道路。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