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政务动态
水润杭城⑤ | 良渚古城遗址水利系统:跨越五千年的治水智慧

2024- 10- 22 09: 24 信息来源: 南排中心、《诗画杭州》 浏览次数:

编者按:杭州的水,是了解杭州的文化密码。当水流翻过古老的堰坝,当江潮拍打鱼鳞石塘,当余晖映红运河水道,这些水文化遗产带着特定环境与时代的烙印,是跨越了时间的宝贵财富。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讲好杭州水利故事,推动杭州水文化建设,杭州林水发布开设“水润杭城”水文化专栏。

本期,让我们一起走进良渚古城遗址水利系统,领略五千年前大型水利工程蕴藏的智慧与魅力。

良渚古城水利系统:世界同期罕见的大型水利系统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杭州余杭区瓶窑镇,2019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经由它所代表的良渚文化对其后5000年的中华文明发展拥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可实证中华文明的发展特征——多元一体,并真实、完整地保存下来,它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具有杰出代表性的东亚地区史前大型聚落遗址。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 -良渚博物院提供.jpg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


良渚古城水利系统由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和城址区的古河道及水城门系统构成。它与良渚古城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在防洪、蓄水、水运、灌溉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古城的安全与发展提供了必要保障,是良渚古城遗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同期罕见的大型水利系统,是良渚先民为生存发展进行利用和改造湿地环境的杰出范例。


良渚古城格局图-良渚博物院提供.jpg

▲良渚古城格局图


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中国迄今发现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遗址良渚古城遗址外围水利系统,即鲤鱼山—老虎岭水坝遗址,位于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境内彭公、奇鹤、毛元岭等多处村庄,是中国迄今发现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遗址,也是世界上迄今发现最早的堤坝系统之一。

良渚古城遗址外围水利系统,东西两端相距11千米,南北相距5.5千米,总占地面积76.2公顷,堆筑的总土方量达288万立方米,由谷口高坝、平原低坝和山前长堤等人工堤坝遗址,以及相关的山体、丘陵、孤丘以及天然溢洪道等自然地形组成。6条谷口高坝与相连山体形成高坝系统,山前长堤、4条平原低坝与相连的山体、孤丘形成低坝系统。高低坝区再与具有溢洪功能的山体间的天然隘口组合,就构成了整个外围水利体系。当雨季山洪涌下,外围水利系统便能巧妙应对来自大遮山和西北山谷的洪水,守护着古城。


外围水利系统分布图-来源遗址导览图.jpg

▲外围水利系统分布图


值得一提的是,水利系统的堤坝材料也一种伟大的创造性发明,使用草茎包裹泥块做成“草包”,学名为“草裹泥”。这种技术也是现代工程师发现的“加筋土”技术,即在泥中掺草,能让土体内部的摩擦力和抗拉强度都得到加强,可谓当时世界上的水利工程奇迹。


图3:良渚水坝的草裹泥工艺.jpg

▲良渚水坝的草裹泥工艺


古河道及水城门系统:构建古城内外环通水系格局的关键良渚古城遗址古河道及水城门系统,也是良渚古城遗址水利系统的构成部分。

目前已发现的内城古河道系统,纵横交错,其或为顺应地势人工开凿,或利用自然河道进行人工改造而成,或沿城墙两侧平行蜿蜒,或贯穿于台地之间,形成了复杂的河网系统。

内城已发现的9座城门中,只有1座陆城门,位于南城墙的居中部位,其他8座均为水城门,每面城墙各有2座。这些水城门不仅连通古城内外的城河,而且是构建古城内外环通水系格局的关键。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良渚博物院提供.jpg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


良渚古城遗址水利系统在坝址选择、地基处理、坝料选材、填筑工艺、结构设计等规划和工程技术方面,体现了中国早期城市与水利工程的整体规划能力及其科学性,见证了良渚文化时期较为科学的水利工程技术和强有力的社会组织能力,也改写了中国与世界的水利史。

作者: 南排中心、《诗画杭州》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