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政务动态
今天,这场新闻发布会“幸福”含量超高!

2024- 12- 02 09: 41 信息来源: 办公室、河道与农水中心 浏览次数:

从去年开始,杭州踏上了全域建设“幸福河湖”的新征程,目前已初步形成人水和谐、全域水美、共享幸福的河湖环境,市民家门口的“幸福河湖”流淌出“幸福生活”。11月29日,杭州市政府新闻办联合杭州市林业水利局、杭州市生态环境局、杭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杭州市体育局、杭州市建委等单位召开“全面深化河湖长制 全域建设幸福河湖”新闻发布会,杭州市林业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马骏介绍杭州市全域建设幸福河湖工作进展及成效。


086a24cb02cdfe21969e0b2f541111e6.jpeg


“幸福河湖”建设有哪些亮点?

一起来看看吧

突出杭州韵味,打造高品质水生态环境以河湖长制为抓手,聚焦河道整治、生态修复、水质提升,从“清水河道”到“五水共治”再到“幸福河湖”,治水方式不断迭代升级,水环境实现由“脏”到“清”再到“美”的持续转变。

累计打造水美乡镇71个、水美乡村239个,建成省市级美丽河湖283条(个)。北苕溪、南苕溪、千岛湖、湘湖入选全省“幸福母亲河”优秀案例,淳安枫林港入选全省十大“最美家乡河”,淳安下姜村、建德之江村、余杭小古城村入选省第一批高品质水美乡村典型案例,桐庐富春绿道(南线城区段)获评“浙江最美绿道”。


1.1北苕溪.jpg

▲北苕溪


1.2枫林港.PNG

▲枫林港


厚植文化底蕴,续写古老水道创新故事

倡议发起“京杭大运河百年水文联盟”,创建三堡泵站、拱宸桥水文站、南苕溪临安段等3个省级水工程与水文化融合案例,建成杭州水利科普馆等区域水文化馆及32家水情教育基地,面向中小学生推出首批10条独具特色的亲水研学路线,引导青少年由“学习者”向“传播者”转变。


杭州水利科普馆.jpg

▲杭州水利科普馆


2.2亚运水系.png

▲亚运水系


坚持共建共享,形成滨水城市幸福空间

积极探索水利工程开放共享,充分挖掘水利工程“生态+民生+共富”综合效益,今年完成开放共享水利工程20处,累计达到40处。进一步扩大河湖空间开放共享范围和点位,优选一批涵盖亲水乐游、运动休闲、人文历史、教育研学、网红打卡等各类功能的幸福河湖节点,15分钟亲水圈覆盖率达到89.4%,绘制杭州市幸福河湖手绘地图,不断提升幸福河湖的群众知晓度和满意度。


3.1丰收湖水上运动基地.jpg

▲丰收湖水上运动基地


3.2摇橹船.jpg

▲摇橹船


推动价值转化,引领水经济多元化发展

提前完成2024年省政府、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包括140.5公里幸福河湖农村水系整治和80个亲水节点打造,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水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推动“美丽河湖+文旅+绿色产业+运动+乡村”模式,带动民宿等乡村新业态蓬勃发展。

桐庐芦茨溪成为全省首条全域可游泳的河道和首个乡村慢生活体验区;富阳壶源溪依托龙鳞坝等亲水资源,民宿、农家乐生意兴隆,旺季全乡接待旅游人数达16000人次/天。坐拥“天下第一秀水”的淳安,水产业跑出新质生产力新赛道,招引落地威士忌产业项目4个;临安区板坞水库开放区域租赁运营后,创新发展文旅项目,今年前三季度已实现营收800余万元,为当地群众增收200余万元。


4.1桐庐芦茨溪.jpg

▲桐庐芦茨溪


4.2富阳壶源溪.jpg

▲富阳壶源溪


答记者问

问:前几年我们一直在说创建“美丽河湖”,那么现在的“幸福河湖”与“美丽河湖”又有什么区别呢?

答:杭州市林业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马骏:

“幸福河湖”是在原来“美丽河湖”的基础上进行了迭代升级。“美丽河湖”侧重于河湖面貌的改善、水质的提升以及水环境优化等河湖本体层面的改变,现在的幸福河湖建设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提升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

杭州市全域幸福河湖建设主要围绕“安全、生态、富民、活力、人文”这5个关键词。

安全方面,我们大力实施高速水路、海塘安澜、江河干流治理、小流域综合整治等工程,打造更具韧性的防洪排涝体系,更加有效地应对自然灾害,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生态方面,我们通过水生态修复技术、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等综合手段,开展河湖健康评价220条(段),为水生生物提供适宜的栖息地和繁殖场所。在河湖堤岸、堰坝建设时,推广使用生态环保型材料,塑造更加健康自然的河湖岸线。

富民方面,我们积极挖掘河湖生态资源,打造水旅融合滨水旅游线路。如余杭区的北苕溪,通过河湖综合整治、滨水绿道建设使河道两岸环境得到大幅提升,沿线村民经营起民宿、农家乐、露营营地,有效带动了周边的增收。据统计,北苕溪2024年前三季度,累计接待游客465.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47亿元,努力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活力方面,我们因地制宜适度开放水域空间和岸线,挖掘滨水运动资源。比如萧山区的北塘河,两岸绿道串联形成10多公里的环线骑行道、跑步道和漫步道,建设嵌入式体育公园,设置网球、轮滑、足球、篮球、攀岩基地,不同年龄段的人们可以运动休闲。

人文方面,我们融合杭州悠久的历史人文底蕴,讲好“杭州的治水故事”。从良渚古城的治水智慧,到钱塘江畔的钱王射潮传说;从大运河的漕运繁华,到苕溪的陈浑筑塘治水,都展现了古代人民与水患抗争的勇气与智慧。通过治水故事,激励我们传承和弘扬治水精神,激发大家对水资源保护的责任感与行动力。

问:我们老百姓可以从哪些途径参与河湖治理?类似青山湖、北支江这种幸福河湖建设成果我们可以从哪些渠道了解?

答:杭州市林业水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黄健勇:

我们非常欢迎大家能参与到河湖治理中来,将河湖保护的治理从政府管理模式,转变为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治理模式,构筑全民参与幸福河湖建设共管、共治、共享的新格局。

目前,公众参与河湖治理主要有四个途径:

一是在每条河道岸边都设有河长公示牌,大家可以通过拨打上面的监督电话反映问题、提出建议。

二是在手机端的小程序也可以反映问题。在“微信”上,搜索“浙众护水”小程序,里面有问题爆料、公示牌找茬等模块;在“浙里办”上,大家可以搜索“有奖举报”或者“全民护河”,我们有专人第一时间跟踪处理大家反映的问题。

三是可以拨打12345,或者河长制市级监督电话88394799,我们24小时有人值班,负责接听记录。

四是经常收听广播的听众,也可以通过“开吧”APP的“我要问局长”模块反馈问题。“民情热线”栏目组会将大家反映的问题转交我们处理。

近几年来,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河湖治理工作取得了一些显著成效,河水变清了、河岸变绿了,河湖的面貌焕然一新,大家可以通过多种渠道了解、感受幸福河湖建设成果。

一方面,我们与导航软件合作,通过搜索“杭州市亲水圈”,就会展示出全市57个已建成亲水圈,里面有这些亲水圈的详细情况介绍。

另外,我们还制作了杭州幸福河湖手绘地图,可以通过“杭州林水发布”微信公众号搜索下载。地图上优选了全市32个亲水乐游、运动休闲、人文历史、教育研学、露营休憩等最具代表性的幸福河湖亲水点,为市民朋友提供一份便捷的滨水旅游指南。

我们还会不定期地发布最新的幸福河湖建设成果和优秀案例发布,欢迎大家持续关注,并从这些亲水节点中尽享滨水之乐。

问:为了让杭州河湖水质越来越好,饮用水让人喝得放心,这些年杭州也做了很多努力,具体有哪些举措?

答:杭州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骆荣强:

自2016年以来,我市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保持在100%。主要做了这么几项工作:

一是科学划定水源保护区。保护好水源,首先要科学划定保护区,并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进行分级管理,以确保水源安全。近年来,我们共完成43个“千吨万人”及其他乡镇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分。同时,还对钱塘江、苕溪等多个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分进行优化调整,在科学保护饮用水源的同时,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二是强化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完成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勘界定标,安装标识标牌516个、界桩78个;完成9个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电子围栏建设,安装156个监控,建立预警系统18个、电子界桩37个对“千吨万人”及其他乡镇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也开展了相应工作。

三是加强水源保护区环境整治。结合排污口整治、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等工作,开展饮用水水源环境整治排查行动,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切实加强水源安全的监督管理。从今年检查情况看,我市水源安全有保障。

四是科学精准开展水质监测。建立了以自动监测为主、手工监测为辅的水源水质监测机制,科学合理设置监测项目、频次和点位,同步加强数据分析研判。从数据上看,这几年我市的饮用水水源水质都保持在优良水平。此外,我们还在和黄山交界的街口国控断面,建成投运鸠坑口水质自动监测超级站;在金竹牌、石门沙2个重要取水口建成重金属自动站,加强对水质精细化指标的监测,确保我市的水源水质更优更好。

问:随着城市河道环境的不断提升,河道滨水空间逐渐成为市民群众休闲娱乐健身的好去处。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在推进城市河道滨水空间开放共享方面,有哪些举措?

答:杭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宇焕:

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幸福河”这一主线,创新推进城市河道滨水空间开放共享,让市民群众在家门口亲水、近水、乐水,也推动了河道环境效益向经济效益、文化效益、社会效益的转化。

一是培育打造“邻里河”,开辟休闲交流新场景。持续开展河岸植树认养,累计培育纪念林26片,认建认养人数超过5000人;设置河道垂钓区222处,垂钓点位1000余个,连续五年举办垂钓比赛;建成开放10座河道城管驿站,其中城西河道基地驿站被评为2024年杭州市民日最具品质体验点。

二是培育打造“运动河”,激发体育发展新活力。推出10条城市水上运动河道,在西湖区举办全市青少年皮划艇友谊赛等大型公益体育健身活动20余场次,同时近万名市民通过预约免费体验水上运动,这些运动河道也成为杭二中白马湖校区等学校的第二课堂。

三是培育打造“文化河”,绘就文旅融合新画卷。依托城市河道资源,服务保障重点文旅项目,比如拱墅区依托上塘河打造了古运河景区和水上实景演出,今年9月,《如梦上塘》成功入选“浙江省首批交旅融合优秀案例”。

四是培育打造“经济河”,厚植资源转化新优势。通过综合治理持续改善河道环境,推进河道生态优势向高质量发展胜势转化,以上城区桃花湖为例,河道优美风光和良好生态环境,有力助推生态经济发展和丁兰智慧小镇建设,吸引企业入驻达480家。

问:今年是杭州打造“国际赛事之城”的元年,杭州也举办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亲水活动和运动赛事。如何深化“水上+体育”文章,市体育局有哪些具体的举措?

答:杭州市体育局党组成员、二级巡视员漆宪忠:

近年来,市体育局紧抓杭州亚运会举办契机,充分挖掘杭州的水资源生态优势,做深做足“水上+体育”文章,最美户外运动天堂的形象不断“出圈”。重点抓好三个方面:

一是盘活滨水空间,探索全民健身新路径。我们深度挖掘滨水绿道等城市“金角银边”,嵌入式建设体育健身设施,有效解决了群众“健身去哪儿”的问题。两年多来,全市累计建成嵌入式体育场地设施5420片,面积达183.2万㎡。比如滨江区沿江景观公园,总面积约25.4万㎡,配建篮球场、网球场、健身步道、骑行道,通过橙蓝运动丝带串联滨水岸线,有效融合了运动、山水、文化、艺术等多种元素。

二是办好水上赛事,打造户外运动新赛道。目前,全市共建成水上运动场地23个,面积195.36万㎡。今年,我们利用水上运动场地,举办了一系列水上运动赛事,2024国际皮划艇联合会“杭州超级杯”、2024年尾波滑水世界锦标赛、2024中国家庭帆船赛杭州站等国际国内赛事相继举办,横渡钱塘江、新安江夏日冬泳、全民龙舟争霸赛等本土品牌赛事爆火出圈。值得一提的是,在水上运动赛事的带动下,Cityboat渐渐成为了杭州市民的运动新风潮。为此,我们开放了十条城市河道,供市民进行皮划艇、赛艇、龙舟、桨板等水上运动。

三是发展水美经济,培育体旅融合新产业。今年,我们启动了“跟着赛事游杭州”2024文体旅融合新消费促进年活动和体育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活动,旨在以优质赛事资源为核心,打造以马拉松、水上、休闲等热门运动为重点的特色旅游休闲产品。同时,鼓励培育体育旅游示范项目,千岛湖景区创建为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另有17个项目被列入中国、长三角体育旅游精品项目。

下一步,市体育局将继续做深做透“水上+体育”文章,立足杭州优质的水资源禀赋,进一步挖掘滨水空间、发展水上运动、培育水美经济,为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和打造“两个先行”在杭实践的标志性成果提供有力保障。

问:杭州因水而建、因水而兴,西湖、钱塘江、运河、西溪闻名中外。城市河道除了传统意义上的排水功能外,兼具游憩、健身、锻炼等综合功能。请问在杭州城市河道建设过程中,怎么样通过亲水宜居设施建设来满足这些功能需要的?

答:杭州市建委党组成员,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中心党委书记、主任梁旭:

杭州“江河湖海溪”五水共导,城市河网密布,绕城公路内河道总水域面积约24平方公里(不包含钱塘江、西湖和运河),长度一公里以上的城市河道共478条,长约1000公里。一直以来,杭州市建委秉承“水清、流畅、岸绿、景美、宜居、繁荣”的十二字方针,按照滨水同治、人文共美要求,稳步推进城市河道综合整治工作。截至目前,累计完成城市河道整治项目450条(段),总长720多公里。

一是坚持以改善水质为核心,持续修复水体功能。我们深刻认识到,好的水质是河道灵魂,为此,全面实施清淤疏浚、截污纳管、畅通水系、生态修复等,水环境持续向好。

二是坚持以水岸同治为重点,不断优化滨水环境。制定《城市河道设计规范》,规范滨水公园、滨河绿道、城市家具、夜景照明、亲水平台、配套公厕、停靠码头等诸多亲水设施建设要求。累计新增景观绿化1000多万方、滨河绿道1200多公里,亲水平台1200多个、滨水公园220个。

三是注重治理力量的协同,实现共建共治共享。注重文化的挖掘与传承,落实问情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绩于民,提升市民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通过“四问四权”,实现共建共治共享,显著增强市民获得感。

作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