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
编者按:杭州,山明水秀,晴好雨奇,为江南风韵之代表,又有智慧先民的数千年生活文化之积淀。那些穿越于山林的古道,便是杭州地区丰富多彩的文化景观之精华。
它们曾和人们的生存与生活紧密相连,是人类适应和改造自然的智慧结晶,是历史留在毓秀山川中深沉的足迹,是人类情感的纽带和价值的量尺,更是诗画江南的审美路径。今天,让我们踏上杭宣森林古道,探寻其中的古今轶事,了解背后的人文情怀。
余杭百丈的遗存珍宝
杭宣森林古道又叫独松关古驿道,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长约100千米,始建于唐朝,皆为甬道。森林古道北接安吉,直通南京。
随着公路交通的快速发展,如今大部分森林古道已经被损毁。因此,余杭百丈留存下来的这1500米森林古道变得更加珍贵。
余杭百丈,竹海茫茫,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曾经车水马龙,人们依赖这条古道进行生产作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交通设施建设加快,为了保护森林古道,当地政府沿着森林古道的走向,另修了一条水泥马路,使得古道原貌得以完整保留。
宝昌桥的历史渊源
在杭宣森林古道,有一座用石块堆砌而成的古桥,横跨在古驿道之上,名曰“宝昌桥”。
据说,此桥是唐宝历二年(826)所建,在此已经屹立千年。古桥是一座单孔石拱桥,桥用小块山石砌筑,通过石头之间的咬合力支撑。
而关于宝昌桥名字的来历,与附近的护林员宝昌有关。传说清嘉庆年间,护林员宝昌十分尽职,为了保护山林,与小偷斗智斗勇,最后不幸遇害。朝廷获悉后,专门在此立碑:“禁挖冬笋,保护竹林。”宝昌过世后,当地百姓为了纪念这位老人,便将这座桥命名为宝昌桥。
军事要塞的历史印记
杭宣森林古道独松关驿道虽短,但是军事历史遗迹众多,其中独松关最为有名。
独松关是杭州北面的重要屏障,东西有高山幽涧,南北有峡谷相通,是古时临安通建康(今江苏南京)的咽喉要塞。此处地势险峻,易守难攻,颇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根据记载,从唐代至清代,在独松关发生的战事不下十次。清咸丰十年,太平军将领李秀成、李世贤曾多次出入独松关与清军周旋;同治三年(1864),太平军晚期将领列王徐郎、佑王李远继也多次凭借独松关的特殊地势,与清军和民团展开激战。
现存独松关及古驿道递铺镇双溪口关上村至余杭区百丈镇独松村段,古驿道风韵犹存,景色秀丽,较好地保存了历史原貌,至今仍为村间小道,也成了热门徒步线路。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