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
6月9日入梅以来,我市遭遇三轮梅汛期强降雨,降雨持续时间长、强度大,全市面雨量515mm,据气象部门统计为近30年同期之最,其中上塘河流域累计降雨量433mm。在和睦港的最南端,钱塘江畔,坐落着一座大(2)型泵站-七堡排涝泵站,7台水泵默默地潜藏在水下,却不断用数字诉说着它为防洪排涝所做的努力,600小时,1032台时,2912万立方米……都是它对上塘河流域130平方公里的呵护。
600小时1032台时2912万立方米,马力全开,全力排涝
6月23日8时,随着最后一台机组启动,七堡排涝泵站所有7台水泵开足马力,全力排涝,力争将强降雨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在6月22日至29日最强一轮降雨过程中,上塘河代表站临平上水位两次超警戒,根据市林水局调度要求,加大七堡排涝泵站排涝流量直至60立方米/秒。从6月9日入梅至7月4日出梅,七堡排涝泵站连续25天600小时不间断排涝运行,累计运行1032台时,期间顶住钱塘江上游泄洪和潮汐顶托高水位的双重压力,累计排涝2912万立方米,有效控制和睦港水位,确保主城区上塘河流域130平方公里未受暴雨内涝影响。
13天291小时126人次,以迅治汛,持续作战
6月27日凌晨,七堡排涝泵站满负荷运行暂告一段落,防御运管科科长何晴在完成值班数据记录后终于可以休息一会儿了。刚刚数小时前,富春江水库调降下泄流量,应急响应等级调整至Ⅱ级。“响应调整了,但是外江水位仍然很高,要时刻关注运行在非最佳工况区间的泵组状态。”她向运行值班人员叮嘱道。为了第一时间处理突发状况,即使有值班休息室,她仍然坚持在中控室一旁的简易沙发上眯一会,要抓紧时间补充体力,为防御下一轮的强降雨做好准备。副科长朱剑翀更是在最关键时刻连续值守不肯回家。在他们的带领下,科室人员齐心协力,拼尽全力,“夜班这种粗活累活给我!”男同志抢着值夜班;“我也是科室一份子,值班尽量把我排进去”挂职在外的同志也主动分担;“虽然我不在运行管理岗,但是我一定能发挥作用”岗位不同,值守也往前冲……
自6月19日启动应急响应以来,市河道农水中心按照《直属泵站防汛应急工作规则》,指挥协调组、运行管理组、综合保障组、工程技术组迅速就位、各司其职,在13天291小时的应急响应过程中,应急值守达126人次。
365天24小时36000台时,未雨绸缪,全要素保障
6月27日晚,七堡排涝泵站正值满负荷排涝的时候,一台机组因超负荷运行,功率从280KW升至320KW。大家的心跳跟着一起飙升。河道农水中心主要领导带领技术人员赴工程现场核查处置。对比历史数据和其他泵组运行状态,并对问题机组一番“望闻问切”后,明确叶轮缠绕异物是机组超负荷的主要原因,机组重启后,仔细检查运行数据、噪声和振动无异常后恢复了正常运行。
作为一个24小时不间断运行的泵站,最繁忙的机组累计运行近36000台时的前提下,保证设施设备安全运行是泵站管理的重要工作。一是“闻汛而动”,入梅以来河道农水中心组织对直属工程开展500余人次的隐患排查,及时排查隐患,闭环处置;二是“按部就班”,根据年度维修养护计划,组织汛前及时完成5台机组大修;三是“未雨绸缪”,积极组织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有针对性地开展机组机械故障排查处理的防汛应急演练,不断提升运维人员素养。
连续25天的“暴力梅”已经过去,七堡排涝泵站来不及休息,又投入到日常运行状态,继续诉说着36000台时+的故事,守护着上塘河流域安澜。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