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水,是西湖的灵魂。绵延千年的治水智慧,让西湖独特的古韵能够沉淀至今,从而焕发出了全新神采。
近日,杭州市水利科普馆特别推出“深藏文人诗词里的治水情怀”之西湖治理微情景剧研学活动,用文人诗词串联起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治水故事。让学生在情景演绎的过程中,亲身体验西湖治理的过程,理解历代官员的治水情怀,品味西湖文化景观中的“人文”优势,深入了解西湖这一世界文化遗产。
从李泌的六井开凿,到白居易的水利调控,再到苏轼的西湖疏浚……学生们身着古装,融入各自角色中,背诵台词、模拟情景,回到了那个文人志士辈出的年代,有的扮演李泌、白居易、苏轼、杨孟瑛,有的扮演官吏,有的则化身普通百姓。一声哀民生疾苦的叹息,一句疏浚西湖的承诺,一纸修治水利的文告,学生们愈发认识到,治水不仅是一项技术活,更是一种责任和担当。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随着情景剧的落幕,学生们齐声朗诵着《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将自己对这些文人为民情怀和担当精神的理解传递给了在场的每一位听众。
本次研学,杭州市水利科普馆创新研学形式,通过微情景剧将学生置于特定的历史情境中,模拟历代文人治理西湖的场景。用沉浸式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直观了解西湖作为浙江首个世界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与人文底蕴,培养学生的保护文化遗产和水生态的意识。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