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
编者按:日月其迈,时盛岁新。2024年的奋斗与收获、喜悦与感动,都已镌刻于时光的卷轴。过去一年,杭州市林水局奋楫争先、勇毅前行,为杭州建设世界一流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城市范例奋斗目标注入源源不断的林水力量。
“杭州林水发布”特别推出“2024林水发展回眸”年终盘点系列文章,回顾2024年砥砺奋进之路,一同弄潮逐浪奔向未来发展新篇。
本期,我们来看林水人把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时刻放在心上,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2024年,市林水局坚持人民至上,聚焦民生关切,在林业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中书写暖心的民生答卷。
产业富民,大力发展林业经济
这一年,市林水局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富民林业,不仅促进了林业产业的稳健增长,也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路径,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2024年预计实现林业行业总产值1023亿元,排名全省第一,同比增长6.2%。坚持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绿色发展道路,持续推进淳安林业共同富裕试点县和临安区昌化镇森林康养共同富裕综合体建设,选树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实践典型,加速推进绿色产业共富。联合市农业农村局等部门印发文件,推动科学利用山林资源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启动实施第一批高效生态山林经济基地项目15个,带动社会资本3亿元。实施名山公园“带富”行动,天目山、清凉峰等2个名山公园拉动投资26亿元。积极推动“千村万元”林下经济增收帮扶工程,全年共建成示范基地16个,不仅为当地村民提供了丰富的就业机会,更通过林下种植、养殖等多元化经营方式,有效拓宽村民的收入来源,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深化一村、一户、一企、一基地的“四联”结对帮扶机制,紧密联系结对村、社区和12个科研示范点,辐射延伸成立44个小组52支小分队,为基层林农送技术、送物资、送人才,打通林技服务“最后一公里”。2024年全年累计开展技术培训50期,培训人员3000余人次,科技下乡服务200余人次。
▲临安区昌化镇森林康养胜境
▲淳安县许源林场林下种植桑黄
实事惠民,改善农村水利条件
这一年,市林水局实施“处室专责、专班综合、专家服务”工作机制,深入一线指导服务445人次,确保每一个项目都能快马加鞭建成、早日投用惠及民生。
聚焦农村饮水品质提升,完成252座单村水站改造提升和1082.5公里农村供水管网更新改造,惠及8.9万人,规范农村供水工程管护,实现全市农村供水水质100%达标,让清澈水流润泽千家万户。
以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为抓手,在全市范围内完成495座灌溉泵站机埠、堰坝水闸更新改造,每年可节约水资源300余万吨,为农业生产注入强劲“水动力”。细化农灌系数测算颗粒度,探索适合小型灌区的数字化灌区模型,开展设施设备更新升级行动,确保灌区终端用水计量感知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完成109座山塘的安全改造,为乡村防洪灌溉筑起坚实防线。农村水系整治工程稳步推进,140.5公里的水系焕发新生,绘就了一幅幅生态宜居的乡村画卷。
▲临平区乔司街道香樟园泵站
▲淳安县大墅镇西园供水站
共享利民,挖掘水利综合效益
这一年,市林水局持续探索水利工程开放共享,总结提炼上一年20个水利工程开放共享试点创建经验和成效,完成《杭州市水利工程开放共享工作实施意见》《杭州市开放共享水利工程创建评价标准》修订,新增20座水利工程开放共享。
深入调研水库现状,细致掌握各水库的工程状态、地理环境、区位优势和周边发展情况,依据实际条件,精准施策。通过强化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区域发展规划、满足工程发展需求等多维度发力,成功开辟了环湖旅游、市集露营、天然浴场等多种形式的“千库千面”开放共享模式。
余杭区农业水产生态养殖示范、桐庐堤坝“集市经济”、建德“化库为湖”服务周边产业……水利工程“生态+民生+共富”综合效益得到充分挖掘,实现了从保护到发展的华丽转变。据统计,开放共享的水利工程已吸引超200万人次的游客,新增商户近百家,创造了1200多个就业岗位,带来了超8000万元的经济收益,满足了民众日益增长的休闲与文化旅游需求,带动了旅游业蓬勃发展,提升了周边村民的收入水平。
▲东方红水库
▲梅城大坝堤防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