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工程 x 水文化”,杭州这两地入选省级典型案例

2025- 01- 03 04: 24 信息来源: 临安区水利水电局、建德市水利局 浏览次数:

近日

省水利厅公布

第四批水工程与文化有机融合典型案例

杭州市临安区桥东村水文站

建德市寿昌江(寿昌段)综合治理工程

榜上有名!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水工程与水文化的融合

在杭州碰撞出了怎样的火花

临安区桥东村水文站

临安区桥东村水文站位于南苕溪上游青柯村,是南苕溪源头第一站。自1937年设立以来,历经风雨,见证了时代的变迁,积累了丰富的水文数据,为南苕溪流域的水资源管理、防洪减灾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


1.jpg


桥东村水文站有着深厚的红色基因,站内展馆通过图片、故事介绍了冯介诚烈士等几代水文人献身水文事业的感人事迹,展示了近百年临安水文历史物件和资料,彰显了水文人艰苦奋斗、一丝不苟、不畏牺牲的“铅鱼精神”和红色血脉。


3.jpg


在文化融合方面,桥东村水文站独具匠心,站内设置水文展厅、室外文化园两大区块。水文展厅通过“上善若水、风雨赞歌、砥砺前行、同舟共济”四个节点,讲述了临安水文的发展历程和水文人的奋斗故事。室外文化园以“春风化雨”命名,地面布设雨量及蒸发监测设施,围墙绘制水文化图案,营造出浓厚的水文化氛围。此外,水文站首创水文使者“文宝”,通过实时监测水文数据,展示水文精神。


4.jpg


建德市寿昌江(寿昌段)综合治理工程

建德市寿昌江(寿昌段)综合治理工程围绕“香”“野”的特点,深度结合流域历史文化与风土人情,打造了一条集防洪、灌溉、旅游、文化于一体的幸福河。工程治理河道总长度达200公里,涵盖堤防护岸、管护道路、堰坝桥梁、景观节点等多个项目,极大提升了流域的防洪能力和生态环境质量。


5.jpg


寿昌江流域水文化馆是该工程的一大亮点。馆内通过多种展示手法,呈现了寿昌江流域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如中鲚鱼化石标本、“建德人”遗址等。同时,采用互动体验和观摩相结合的方式,展示了古往今来的治水理念和成果,传承了以七里岗开河工程为代表的红色精神。


6.jpg


工程还以党建联建为纽带,串联起各方主体,将水文化馆作为农旅水结合的研学产业平台,推动了水域沿岸水经济综合发展。“十里寿昌江”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沿线镇村实现了从“卖柴火”到“卖风景”“卖产品”的华丽转身,成为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生动实践。


封面.jpg


水文化为水工程注入灵魂,水工程使水文化有了依托。水文化与水工程的有机融合,不仅有效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提升了防洪能力,丰富了水文化内涵,还促进了农旅产业发展,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多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