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守绿水青山 > 国际湿地城市创建
2024林水发展回眸|三项国家级成果点燃发展新引擎

2025- 01- 09 09: 22 信息来源: 办公室、规建处、森林湿地和自然保护地管理处、规划中心、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筹备工作专班 浏览次数:

编者按:日月其迈,时盛岁新。2024年的奋斗与收获、喜悦与感动,都已镌刻于时光的卷轴。过去一年,杭州市林水局奋楫争先、勇毅前行,为杭州建设世界一流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城市范例奋斗目标注入源源不断的林水力量。

“杭州林水发布”特别推出“2024林水发展回眸”年终盘点系列文章,回顾2024年砥砺奋进之路,一同弄潮逐浪奔向未来发展新篇。

本期,我们来看三项国家级工作成果如何强壮杭州林水发展的“筋骨”。

2024年,杭州市林水局紧扣“深化改革、强基固本”主题主线,强力推进三个“一号工程”和“十项重大工程”,把握城市发展脉搏,取得了三项国家级工作成果——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市级水网先导区,在全国10个入选地市中位列首位;高分通过国家林草局创建“国际湿地城市”评估,正式获第三批“国际湿地城市”认证提名;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筹办工作加快推进,天目山—清凉峰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批准,以扩区方式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为国内首例。

水网建设勇立潮头,跻身全国市级水网先导区前列

杭州以全国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市级水网先导区,围绕“守浙北水塔,护湿地水城安澜”总目标,通过完善高水平水资源配置、高标准防洪减灾、高品质幸福河湖、高效能智慧水利、高质量治水管水五大体系,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大都市水网范例。今年梅汛期,杭州水网标志性工程发挥关键作用,全市未出现重大险情,无人员因洪水伤亡,洪涝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1.扩大杭嘉湖南排八堡排水泵站正式投运.jpg

▲扩大杭嘉湖南排八堡排水泵站正式投运


强化“统筹布局”,奋力开创杭州水网新局面。成立重大水利项目专班,高规格召开全市水网建设动员会,率先在全省批复实施水网规划,定期召开项目推进会,按需定制驻点服务。规划确定“三横三纵八脉十枢”杭州水网格局,谋划重大水利项目124个,总投资2055亿元,其中62项纳入先导区建设计划,已开工45项,开工率达73%。2024年,提前超额完成第二个“水利百亿投资”目标,10个“千项万亿”重大项目全速推进,3个重大项目完成前期研究。


2.扩大杭嘉湖南排后续西部通道工程顾家桥港进水口竖井开挖完成.jpg

▲扩大杭嘉湖南排后续西部通道工程顾家桥港进水口竖井开挖完成


聚力“功能提升”,加快形成杭州水网新格局。围绕构建“水库上蓄、堤防中挡、泵站外排”的立体韧性安澜体系,加快建设西险大塘、城西南排等9大标志性工程。发挥千岛湖等优质水库资源优势,积极推进“三横通道、西水东引”水资源配置体系建设,提升城市供水保障能力。围绕“安全、生态、富民、活力、人文”的幸福河湖定位,实施全域建设幸福河湖“五大行动”,彰显文脉水脉融合,激发滨水岸带活力,推进形成全国领先的城市河网配水体系。


3.千岛湖配水工程.png

▲千岛湖配水工程


聚焦“数字智能”,不断提高现代水网新效能。建立“天基、空基”“落地雨”“洪水演进”监测预报防线,夯实“天空地水工”监测感知一张网。充分发挥杭州数字经济先发优势,数字孪生钱塘江(分水江)入选水利部十大样板,加快建设千岛湖配水等34个数字孪生水利项目建设,全面提升“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能力。通过数据资源共享、预警分析共享、监督成果共享,建立一屏统览平台,构建防洪预报调度、水资源管理调配等应用场景,全面落实风险全链条闭环管理。


4.扩大杭嘉湖南排工程-数字孪生河网综合监控图.png

▲扩大杭嘉湖南排工程-数字孪生河网综合监控图


全力创建“国际湿地城市”,湿地保护成果丰硕

杭州高分通过国家林草局创建“国际湿地城市”评估,正式获第三批“国际湿地城市”认证提名,成立全省首个市级湿地保护协会,积极履行湿地公约义务,切实加强湿地保护、修复、利用和管理,加快打造生态文明之都、美丽中国样本。


1.淳安县霞源山水库.jpg

▲淳安县霞源山水库


夯实湿地保护基础。出台《杭州市一般湿地划分认定办法(试行)》,细化市级湿地、县级湿地和其他湿地分级标准。加强一般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组织开展市级湿地名录申报,设立统一样式的标志牌和界桩等保护标志,其中,钱塘区东部湾、临安区青山湖、淳安县霞源山水库列入市级湿地名录。严格落实湿地面积总量管控要求,全市湿地面积持续稳定。


2.临安区青山湖湿地.jpeg

临安区青山湖湿地


全面推进西溪一体化保护管理。不断提升湿地精细化管理水平,完善《杭州西溪湿地业态引导规划》及《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经营业态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规范业态准入标准。完成中国湿地博物馆提升改造工程,并于2024年4月27日正式开馆。持续推进中国国际重要湿地数字化试点项目建设。


3.中国湿地博物馆(陈中秋 摄).jpg

▲中国湿地博物馆(陈中秋 摄)


科学开展湿地保护修复行动。落实湿地生态补偿制度,对全市受保护的121万亩湿地给予生态补偿。积极开展省级重要湿地申报,加强钱塘大湾区湿地保护修复,启动余杭三白潭综合保护项目,实施西溪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展示(二期)等重点工程,西溪湿地莲花滩鸟类栖息地修复、淳安汾口武强溪湿地生态修复成功入选全省第一批湿地生态修复优秀案例。组织开展“湿地保护宣传周”系列活动,通过云直播、湿地课堂等形式,浓厚全民参与氛围,提升公众湿地保护意识。


4.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Hangzhou Xixi National Wetland Park】.jpg

▲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


精心筹备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国际舞台展露风采

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是“人与生物圈计划”体系内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影响力最强的国际会议,迄今已成功召开四届,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计划于2025年9月在杭州市举办。作为大会东道主,杭州市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全力推进各项筹备工作,致力于向国际呈现一场精彩纷呈、卓越难忘的大会。


天目山古柳杉群.jpg

▲天目山古柳杉群


筹备机制与工作任务逐步完善。市林水局先行成立筹备工作专班并集中办公,同时,谋划成立“省市一体”的扁平化执行机构。一年来,在中国科学院的牵头组织下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MAB秘书处高频对接,就《东道国协议》内容进行反复磋商,承接了多批次国内外专家来杭考察和相关筹备会议保障。2024年10月22日,召开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组委会(筹)第一次会议,会议审议了大会组织架构、《东道国协议(审议稿)》基本条款和东道国责任清单,并对大会的筹备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生物圈1.JPG

▲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筹备工作三方会议


会址落实与成果起草有序推进。提前预订杭州国际博览中心会场,着手编制“一办十组”会议保障方案。同时,临安区天目未来谷会场的建设也在加速推进,已完成会场及配套酒店房建结顶工作,预计将于2025年6月正式投入使用。在大会成果起草方面,配合中国科学院专家团队开展钱塘江流域文明专题调研,承办了大会成果编制线下研讨会,支持《杭州宣言》和《未来十年行动计划》等会议成果编制,为大会贡献杭州智慧与方案。


生物圈2   2024-09-21 140913.jpg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生态与地球科学司司长安东尼奥考察天目未来谷会场建设


宣传活动与氛围营造同步开展。在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倒计时一周年之际,在临安举办大会倒计时一周年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宣传活动,成立大会志愿服务队,并启动了主题摄影大赛,不断提升公众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注度与参与热情。同时,还启动大会logo全球征集活动和官方网站建设,为大会开展预热氛围营造。


2024-09-21 155203.jpg

▲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倒计时一周年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宣传活动现场


保护区内的华南梅花鹿.jpg

▲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华南梅花鹿

作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