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
2月8日,《中国水利报》刊发《运河就是我们第二个家》一文,对杭州河湖长制工作予以关注和报道。
春节假期,浙江省杭州市的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喜庆的红色将这座运河城市装点得格外热闹。
拱宸桥旁的桥西历史文化街区,运河水缓缓流淌,清澈如镜。水面上倒映着岸边的红灯笼与古色古香的建筑,前来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人群中,一个忙碌的身影正沿着运河边走走停停。他叫项政,是拱墅区拱宸桥街道桥西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也是京杭运河(杭州段)桥西社区段的河长。他每走几步,就会停下来,扶着栏杆探出身子仔细观察水质状况,不放过任何一处可能存在问题的角落,看到岸边有垃圾就捡拾起来。
“我负责的是京杭运河(杭州段)桥西社区段,全长2000米左右,河段内有4座桥。”说起自己的工作,项政如数家珍。他主要负责巡查雨水口有无晴天出水、是否有向河道排污、河面有无漂浮物以及河岸边是否有垃圾等情况。发现问题后如何及时处理?项政掏出手机介绍,一旦巡河发现问题,他们就用手机拍照记录,通过“河长在线”APP(应用程序)上传。如果是轻微问题和一般问题都会及时处理,重大问题会经省市两级河长办审核,并将问题反馈给相关河长或部门协调处理。2025年是项政担任基层河长的第七年。他坦言:“我大学毕业就来到桥西社区工作,运河就是我的第二个家。”只要来到运河边,项政就会习惯性地看看。随着近些年运河保护工作的持续推进,周边环境变得越来越好,引得市民纷纷到此亲水休憩。老人们在这里打太极、下棋,父母带着孩子在河边骑行、散步,项政看着自己守护的“家”得到大家喜爱,打心底高兴。
“项书记,又来巡河啊!”迎面走来的“武林大妈”们与项政热情地打招呼。这些身穿红马甲的“武林大妈”是社区护河志愿者。她们就住在桥西社区,对运河有很深的感情,退休后自发加入巡河护河队伍,为保护运河出一份力。“李阿姨,最近运河水位较低,咱们要多留意,尤其是看看有没有建筑垃圾、白色垃圾。有问题就及时在咱们的工作群里反馈。”项政说。在桥西社区,除了巡河志愿者“武林大妈”,还有“小小河长”等多种巡河力量的补充,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守护运河的工作中。蛇年春节,项政跟往年一样,仍然守着运河过年,家人也来到社区和他一起过节。春节期间,作为景区型社区,运河两岸人流量相对密集,加上一些商家的经营活动,河道生态压力随之增大。项政深知,自己肩上责任重大,马虎不得。桥西社区也投入更多的巡河力量,加密巡查班次,悉心守护运河。
桥西社区的护河故事是杭州深入开展全域幸福河湖建设的缩影。近年来,杭州市充分发挥河湖长制牵头抓总作用,大力推进全域幸福河湖建设。目前,杭州市设有市、县、乡、村4级河湖长,共5549名,有力推动上下游、左右岸、水下岸上的系统治理,形成了全社会共同护河的良好氛围。此外,杭州市河长办指导全市各区、县(市)不断探索创新巡河护水新方式,利用无人机对河道进行高空巡查,通过智能水质监测设备实时掌握水质变化,大幅度提高巡河效率和治理精度。目前,全市县级以上河湖无人机巡河率达100%。河湖治理带动了生态修复、经济发展、生活改善。运河水质的持续改善,为周边居民生活带来更多的舒适感。运河两岸的商业也因良好的生态环境而蓬勃发展,特色民宿、文创小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打卡,为杭州这座城市增添了新的活力。曾经浪桨风帆、千艘万舻的运河,如今依旧工商并茂、物阜民丰。运河在保护发展中展现着时代芳华,流向更远、更广阔的地方。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