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
编者按:为进一步深化河湖长制,推进全域幸福河湖建设,市河长办在全市范围内征集河湖长制工作典型案例,现将入选案例陆续推出,展现杭州市在河湖管理保护中的创新实践与显著成效,促进交流互鉴。
河湖治理关乎生态,更关乎民生。在杭州市河长制工作的推进中,社会参与是一股不可或缺的力量。从社区到学校、企业,全民护河的生动实践正为河湖治理注入不竭活力。
▲东河
上城区:“生态修复+全民参与”模式,守护河道生态
上城区小营街道在东河探索“生态修复+全民参与”的河湖治理新模式,为城市河道治理提供样本。
生态修复实践小营街道以鸳鸯保护为切入点,整治河道环境,开展“鸳鸯巢址”普查并挂牌保护,增设科普解说牌普及生物多样性知识,同步实施绿化养护与水质提升工程,实现了鸳鸯在杭州城市河道的首次自然繁殖。
▲东河水面上的鸳鸯
多元主体共治小营街道组建社区护水队,居民参与日常监督;依托“上善治水”主题活动,联动中小学建立“民间小河长”团体,以“小手拉大手”带动家庭参与;动员企业组建志愿队,结合“世界水日”等节点开展巡河护水活动。2024年,围绕东河开展20余次护水志愿活动,参与人数超200人,发现问题10余个并全部完成整改。
▲时代小学学生参加护河行动
拱墅区:“科技赋能+志愿护河”模式,构建全民护河格局
拱墅区通过科技手段赋能,以及道德模范引领、党员示范带动、民间河长参与,形成全民护河的良好氛围。
科技赋能护河升级优化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平台,全量呈现全区88条河道基础数据,7万余路视频监控数据及养护合同、企业、一线养护人员的作业数据,在全区18个街道部署20架无人机,对河面排污、毁绿损绿等水环境问题及时进行预警,构建“综合巡查、云端流转、快速处置”事件闭环体系。自2024年4月运行以来,累计采集涉水类案卷544件并全部完成处置。
▲无人机发现问题同步至“一网统管”平台
多元主体参与通过成立孔胜东护河队、“580”党员护河队、退役军人领航护河队、“武林大妈”志愿服务队、“绿之翼”环保社团等志愿组织,充分发挥道德模范的引领作用和党员骨干的示范作用。同时,积极招募民间河长,树立吴德昌老人为代表的民间河长典型,展现民间河长的责任与担当,吸引年轻群体参与护河行动,为护河志愿力量注入新活力。目前,全区共有23个护河组织,109名活跃民间河长,2024年累计上报涉水涉河问题931个。
▲全国道德模范孔胜东带领护河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建德市:“党员带头+创新激励”模式,创新河湖管护机制
建德市以“党员干部劳动一小时”活动为抓手,通过党员示范、网格化管理和激励机制创新,探索全民共治的河湖管护机制,形成了“党员示范干、村民跟着干”的良好氛围。
党员示范引领1600余名村社干部带头示范,引领1.7万余名党员群众积极投身其中。2022年以来,每日开展河道保洁、沟渠清理,并设置党员先锋岗强化责任担当。截至目前,建德市累计开展环境整治达3.7万人次,清理脏乱区域2.17万平方米,城乡河道面貌显著改善。
▲建德市李家镇党员志愿者“劳动一小时”活动
创新激励机制建德市探索“五福积分”“银杏币管理”等激励机制,将河道清理纳入每日劳动,以参与劳动攒积分、兑奖品的方式吸引群众参加活动,推动“劳动一小时”向全域治理提升。2023年9月以来,该活动吸引了16万人次群众踊跃参与,累计兑换发放洗衣液、洗洁精、牙膏等劳保用品1.8万份,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
▲建德市下涯镇金洲村党员志愿者“劳动一小时”活动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