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
编者按:为进一步深化河湖长制,推进全域幸福河湖建设,市河长办在全市范围内征集河湖长制工作典型案例,现将入选案例陆续推出,展现杭州市在河湖管理保护中的创新实践与显著成效,促进交流互鉴。
为进一步提升河湖治理效能,各地以党建联建为纽带,创新协作机制,推动跨区域治理从“单打独斗”迈向“全域联动”。
上城区 机制创新:跨区党建联建破解跨界治理难题
上城区以“临上兰星”党建联建为抓手,与临平区加强资源整合,创新“揭榜制”联合治理模式,实现跨界河道治理与区域发展“双赢”。
构建跨区党建联建机制。2021年,上城区与临平区以党建引领破题,创新建立“临上兰星”跨区党建联建机制,将流域共治纳入“六共五联”框架。针对上塘河流域两区4条交界河道责任划分不明晰等难题,两地以需求、资源、项目三张清单为抓手,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推动水岸治理等跨界问题从“各自为战”转向“协同共治”。
▲“临上兰星”护河志愿服务队成立
创新“揭榜制”联合治理模式。由交界社区、单位主动“揭榜”承包任务,形成“认领—行动—闭环”全链条机制。在实施“上塘河流域整治”专题治理项目中,通过揭榜明确责任主体,统筹资金与工程实施,提前4个月完成,实现水质、景观、生态同步提升。深化“5+X”全民河长机制,整合党政河长、人大代表等力量,建立“问题发现—交办整改—民意反馈”双向闭环机制,推动了后珠港亮灯工程等民生项目落地,督促整改管网问题304个,整改率100%,合力高效推动水环境提升。
▲跨界河道学堂港治理后面貌
拱墅区 部门协同:“五长联动”赋能河湖精细管理
拱墅区以“协同治理”为核心,创新构建“五长联合”跨部门协同机制,打造“一网统管”数字化协同平台,破解河湖管护碎片化难题,为城市水环境治理提供鲜活样本。
构建跨部门协同机制。拱墅区创新建立以河长为核心,联动警长、检察长、井长、林长的“五长联合”工作机制,将检察院、法院、公安等部门纳入区河湖长制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明确职责分工,共同推进水质提升、蓝藻防控等工作。2024年以来,累计核发排水许可证296件,开展排水许可批后监管800次,开展涉水专项检查69次,发现问题32个并全部整改。
▲拱墅区“五长”跨区联动开展大运河水生态保护巡查
打造数字化协同平台。构建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平台,实时监测水质、排污等数据,自动生成问题清单并推送至责任河长。联动检察院、公安、生态环境等12个部门线上协同,2024年累计处理涉水案卷544件,处置率100%,针对重点问题开展跨部门“会诊式”对接100余次,有力保障采集案卷的规范妥善处置。
▲“一网统管”平台
萧山区 流域共治:联盟协作打造浦阳江治理样板
萧山区义桥镇以浦阳江流域治理为重点,通过整合多家涉水单位资源,成立联合治理联盟,构建协同共治机制,推动浦阳江面貌显著提升。
成立联合治理联盟。针对流域治理职责分散、联动不足等痛点,义桥镇联合钱塘江流域中心等11家涉水单位成立联合治理联盟,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明确责任分工,协同推进流域治理。为持续推进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2024年联盟组织机械设备12台、人员50余人,清理浦阳江义桥段滩地乱占、乱搭面积约8.88万平方米;开展滩地违种清理行动8次,集中整治滩地30万平方米、清理垃圾15吨,有效保障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环境整洁。
▲义桥镇江河汇微网格联盟成立大会现场
推进生态修复项目。针对浦阳江流域夏季蓝藻偶发等问题,联盟成员各司其职,多措并举。引入先进保洁设备,采用长臂保洁船、蓝藻拦截网等设备提升清捞效率,有效遏制蓝藻聚集。实施生态修复措施,2024年区、镇两级河长及联盟成员在三江口、义桥码头开展增殖放流活动,累计投放花鲢、包头等鱼苗6万余尾,一定程度抑制了藻类与水草过度繁殖。
▲在浦阳江开展增殖放流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