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明思想
深化集体林改 | 余杭:探索毛竹林经营权规模流转 打造林权收储共富新模式

2025- 03- 07 11: 19 信息来源: 保护地处、余杭区林水局 浏览次数:

编者按:近年来,杭州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积极探索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新路径,深入推进林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速提升林业综合效益,走出了一条以林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乡村振兴的新路。杭州林水发布开设“深化集体林改”专栏,推出各区、县(市)典型案例,促进工作交流。

余杭区是“中国竹子之乡”,现有毛竹林20.98万亩,毛竹总株数约4620万株,每年可采伐毛竹800多万根。依托丰厚的自然资源,余杭区将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视为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从2022年起,持续推进毛竹林经营权规模流转,并通过统一管护、政策配套、多元经营等系列举措,破解区域毛竹产业发展困境,探索出“政府引导、集体参与、金融支持、利益共享、五方共赢”的林业共富模式。


余杭西部的百丈九东山竹海(1).jpg


深化“三权分置”,推进“两级流转”。在确保“山权不变、林地用途不变、承包关系不变”的基础上,推进集体林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以西部五镇为重点,以行政村为单位,以合理的流转价格,引导鼓励农户自愿有偿退出竹林经营,开展“农户到村集体、村集体到区属国企”两级流转,通过闲置竹林资源的集中收储,为后续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夯实基础。

开展“确权发证”,推动“资本上山”。建立区级林权类不动产登记工作联席机制,区林业部门与规资部门联合制定毛竹林经营权流转工作操作指引,梳理和简化相关工作程序。不动产证和租赁合同成为国企经营林地的“双保险”,为后续立项审批、金融支持提供依据。

建立管护机制,落实竹林管育措施。明确林区安全责任划分与管护经费落实,印发《余杭区竹林规模流转村社竹林管护办法》,进一步细化森林防火等职责内容。属地乡镇通过“众人的事情众人商量”“竹林议事”等方式加强竹林管护内容宣传,相关村增配管竹护林力量,相关单位明确实施措施,真正做到竹林管起来、管得牢。

强化政策配套,做优林业营商环境。出台《杭州市余杭区竹产业高质量发展项目和资金管理细则(2021—2023)(试行)》(又称“竹八条”),对竹产业发展中毛竹林经营权流转等提供多要素保障,并在此基础上做优做细,将笋竹示范基地、林事服务等纳入扶持范围。落实惠企纾困与林业“双强”行动,将林业机械装备纳入区级补助名录,笋竹初级加工点列入农业用电政策范围。

挖掘国企优势,链接“四方利益”。发挥国企经营发展的优势和作用,充分挖掘“竹材、竹笋、碳汇、林下经济、农文旅”五种价值功能,建立起竹材产销“订单”机制和产业项目合作机制,并通过以工补农、承租+分红等方式,形成共赢共富的收益分配机制。


林地经营权不动产证办理交证仪式.PNG


目前,余杭区已流转毛竹林面积12.67万亩,覆盖4个镇17个村8800多户农户,直接为村集体经济增收633.59万元,农户租金总收入1900.76万元。百丈镇泗溪村作为余杭区首个毛竹林规模流转工作试点村,完成首批13宗林地经营权不动产证登记发放工作,流转总面积4724.633亩,村集体每年增收40余万元、农户平均增收2060元。通过试点探路,当地毛竹售价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山区乡村“靠山吃山”的强村富民路径越走越宽。

作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