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更是城市发展的命脉。杭州虽地处江南水乡,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水资源量低,每一滴水都十分珍贵。随着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持续推进,杭州正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大力推动水资源高效利用和全社会节约用水。杭州林水发布推出“节水有道”专栏,进一步凝聚节水共识、培育节水理念、助力节水实践,促进节水工作持续走深走实。
千岛湖被誉为“天下第一秀水”,量丰质优,是长三角地区重要的战略水源地。在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和关于治水重要论述精神的指引下,淳安成功探索出一条节水与兴水并举、秀水与富民共赢、保护与发展并进的丰水地区节水减排创新模式。2020年12月,淳安成功创建全国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
节水优先,全面践行绿色发展
随着千岛湖配水工程建成通水,千岛湖的战略地位更加凸显,全方位保护的责任更加重大。2019年,省政府批准成立淳安特别生态功能区,以高水平保护、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为路径,明确提出水质不下降,景观不破坏的根本目标,在系统保护、绿色发展、民生保障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实现千岛湖出境水质常年Ⅰ类。
△ 千岛湖秀水
设立县节水办,由县综保局牵头全县节水工作,印发《淳安县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方案》《淳安县水资源保护节约和高效利用改革实施方案》《淳安县节水行动实施方案》等节水规划,紧紧围绕淳安特别生态功能区建设,打造“丰水地区节水减排增效的千岛湖模式”,相关经验得到《人民日报》宣传推广。
全面落实节水规划,构建高效节水管理体系、有效节水评价体系、长效节水投入体系,在全县域、全行业、全过程,开展农业节水增效、农村节水扩面、城区节水降损、湖区景点节水、中水再生利用和节水载体创建六大行动。“十四五”期间,全县创建省级节水标杆企业7家、小区9个、酒店6家、校园3所,国家级公共机构水效领跑者1个。深化合同节水管理,城镇公共供水管网取售比从2023年的54%提升至80%。成功创建“浙江省节水型城市”。
系统治理,创新节水管理路径
在全省率先开展农村全域饮用水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统建统管”集中供水模式,提高农村供水质量,解决了分散供水的低效高损、管网维护不到位漏损严重、用水不收水费浪费严重三大问题。被省水利厅评为“浙江地方水利改革创新典型经验”,在全省推广。2024年,迭代升级“县级统管”长效机制保障农村供水安全获得水利部“红榜”表扬。
创新开展农村污水处理站中水高效利用试点,率先建立“农村污水零直排”管理模式,将处理达标排放的污水回用于绿化、农业灌溉,提高节水灌溉效率。建成文昌、富文农村污水中水高效利用试点工程,用于经济林、果园和农田灌溉用水,新增年节水能力10.66万立方米。截至2024年,全县已建成农村污水终端723座,年中水回用量达300多万吨。
△ 中水回用
将节水改造和节水教育相结合,开展校园节水改造,建立节水型校园竞创排位长效机制,联合教育局印发淳安县节水型校园竞创排位管理办法及评比细则,先后组织全县近50所中小学参与评比,着力增强广大师生节水意识,培养良好节水习惯。
改革创新,推动生态价值转化
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贯彻“四水四定”原则,按照用水双控目标要求,加强水资源用途管制。2024年全县用水总量控制在1.50亿立方米,与2024年相比,万元GDP用水量下降15.17%,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30.13%,全县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显著提升。推进智慧化、数字化管理建设,上线千岛湖水资源动态评价系统,打造水资源评价、生态流量保障、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等多维度的数字化场景,率先实现县域水资源量实时评价预报,相关成果入选水利部2024年成熟适用水利科技成果推广清单。
推进区域水权交易,通过大力推进节水工作,将结余用水指标用于跨区域水权交易。2023年,淳安与建德开展区域间水权交易意向,是全省首例进入中交所进行水权交易的案例,也是全省首例全流程区域用水权交易实践范例,先后入选2024年度、2025年度省水利厅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2025年水利部用水权改革典型案例。积极推进水权交易模式推广升级,成功列入2024年省水利厅唯一用水权改革试点。
△ 淳安桂溪村山塘用水权交易签约现场
深化农村集体水库山塘用水权改革,在全省首创“水权入股”模式,指导姜家镇桂溪村与企业签订高球山山塘共同开发用水权意向协议,将原本几乎闲置的山塘交企业进行旅游开发,带动50余人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实现村集体获得稳定分红、企业降低水资源使用成本、村民实现就近就业,打造“村集体+企业+村民”的共赢幸福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