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已至,但阳光依旧灼热。在临安区清凉峰镇白果村的一处山核桃林里,杭州某食品公司经理正在核桃林下检查幼苗的生长情况:“以往这时候幼苗死了一大半,今年你们送来的这批苗成活率不错。”他口中的“这批苗”,就是市林科院推广的抗逆砧木嫁接苗。
眼下正值山核桃果实生长关键期,市林科院依托林技推广“四联”帮扶机制,组织科技团队带着“科技锦囊”,深入临安区清凉峰镇、龙岗镇和淳安县威坪镇等山核桃产区,围绕《抗干腐病山核桃良种苗木繁育及应用示范》项目实施,开展技术下乡服务。
△ 技术人员下乡开展助农服务
随着近年极端天气频发,种植户对良种抗逆性的关注度显著提升。科技人员调查发现,部分区域因土壤保水性不足,山核桃树势呈现衰弱迹象。
为此,科技团队主动与种植户对接,对制定的技术方案提出意见建议。针对常规林分,建议强化水肥一体化管理,配施山核桃专用肥和生物有机肥;对易旱地块,则重点推广抗逆砧木嫁接苗,利用其深根系特性增强抗旱能力。“七分种,三分收”,科技团队还建议林农根据海拔、坡向差异灵活调整采收时间。
此次技术下乡服务是市林科院践行“科技兴林”战略的缩影。近年来,市林科院通过“需求导向—技术研发—示范推广”闭环体系,累计开展技术培训600余场次,覆盖林农5万余人次,成功推广抗逆砧木嫁接、无人机授粉等多项创新成果,推动杭州山核桃产业向绿色化、优质化转型。
下一步,市林科院将建立“专家驻点+基地示范”长效机制,把林业科研作为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平台,助力山区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共同富裕注入绿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