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洪灾害如猛兽,一旦爆发,便可能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也正因如此,山洪灾害一直都是防汛防台工作中的重点、难点。日前,富阳区完成小流域山洪新型入户报警终端安装工程,在全区山洪灾害高风险区域部署新型报警终端100套,让山洪预警直达高风险区域群众的“床头”。这也是富阳区在深化“人防+技防”防御体系的关键一环,同时也将群策群防机制从公共区域扩展到了家庭末端。
预警入户,更加及时、准确。富阳区总面积1831平方公里,其中超过70%为山地丘陵,独特的水系格局使其成为浙江省山洪灾害的重点防御区。去年主汛期,富阳区遭受了7轮强降雨袭击,壶源溪流域最高水位一度超过警戒线1.2米,富春江水位也一度超保证水位,给当地群众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为应对山洪灾害,富阳区积极响应全省防汛工作会的要求,落实“县乡村组户”五级责任制,明确组织主体、转移对象、转移时机、安置地点和禁返要求,并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在此基础上,富阳区优先在小流域山洪易发区的重点村落部署安装新型报警终端,为当地群众提供更加及时、准确的预警信息。
报警器分为防汛呼叫器与入户型报警终端两部分,可实现双向预警。一方面,平台可选择实时发布预警信息,直接传输至群众家中的报警应答器;另一方面,村委会干部和群测群防员可通过防汛呼叫器一键触发预警,实现现场喊话、快速通知,确保群众第一时间安全转移。群众收到警报后,可长按应答器,手动解除报警,也可以通过呼叫器手动选择人员进行语音呼叫,及时告知灾情、求助等。
“当这个设备发出声光语音报警的时候,你们就要按照语音提示转移避险。”在村民章大伯家中,技术人员耐心讲解,并模拟演练报警流程。章大伯笑着说:“有了这个‘小喇叭’,安全感十足!”
科技赋能,构建智慧防汛体系。小流域山洪新型入户报警终端系统的投用,可以将预警信息在第一时间直达每家每户,为避险赢得宝贵时间,不仅进一步提升了基层防汛应急响应能力,更为群众安全度汛提供了科技支撑,解决了预警信息接收“最后一米”的难题,让预警信息在极端条件下“送得到、看得懂、信得过、用得上”,为群众筑起一道坚实的“数字化生命防线”,有力保障广大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近年来,富阳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系列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强烈的防汛敏锐性,推动山洪灾害防御各项工作落细落实落到位。在防洪预警能力建设上,广泛应用数据平台,通过科技赋能,着力构建覆盖面广、精准度高、预警能力强的智慧防汛体系,让科技实现温暖而有效的守护。目前,富阳区已搭建起“三算”应用支撑平台,开发了0-72小时无缝隙降水预报产品,实现风险预警精准到村社。目前,全区已经布置了112套山洪水雨情感知声光电预警站。这些预警站点沿河道布设,水位一旦超过阈值便会自动发出警报,与日前完成的新型入户终端共同构成了“河道+家庭”的双重防护网。同时,平台在气象预报模式上也实现了升级。在气象模块的支撑下,系统可生成小流域山洪面雨量预报和气象风险等级预报,精度达到1公里网格,为防汛安全提供了更有针对性的基础保障。
未来,富阳区将继续完善智慧防汛体系,为广大群众构建更加安全、便捷的生活环境。